导航
  • 报考
  • 备考
  • 政策

报考

备考

复习资料

政策

行业动态
短信预约 油画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肖像油画存在的现实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肖像油画呢?

环球网校·2020-07-16 17:33:17浏览150 收藏15
摘要 肖像油画是一种情结,映射着人类与生俱来对艺术的向往和对逝去的精致年代的怀念,在摄影技术发达的今天,肖像画已经不复往日的风光,然而贵族情结不会泯灭。肖像油画的存在有哪些意义?在形象就是资本的“广告时代”,一张好的肖像画就是品位和实力的证明。

16、17世纪,庞大的社会需求催生了这个历史上“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代,只要有机会,任何一个杰出的肖像画家都有可能成为皇宫贵族的座上客,不少优秀的画家因此获得爵士封号。如精于渐隐法的达芬奇、擅长配色的拉斐尔、谙熟体态的米开朗基罗、以及迷恋透视景深的乌切罗,都是遐迩闻名的肖像高手。

肖像油画应该更能体现人的精神气质,肖像画在中国的历史与西方同样漫长。史籍记载了东周敬君画妻失妻的故事。汉·刘向《说苑》记:“齐,敬君者,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妻对之。齐王知其妻美,与钱百万,纳其妻。” 从上述记载中可看出,我国古代肖像画在两千多年前便已具备了相当写实的水准。

两汉时代,殿阁壁画中出现了许多纪念性肖像,在宫殿、庙堂、馆阁、学堂等墙面常常绘上功臣勋将、先贤圣哲的画像。西汉王充在《论衡》中记:“宣帝时,画图汉列士,或不在于画上者,子孙耻之。

从隋唐开始,宫廷中都有专职的肖像油画肖像画家,士大夫和民间人士中也有不少肖像画高手。北宋末至南宋,随着文人画的倡起和山水、花鸟画的勃兴,肖像画的发展受到一定遏制,士夫文人画家逐渐不屑于写真,肖像画创作开始以宫廷和民间为主。

中国最早出现油画肖像是在清代帝后像中,纯用西法绘制,惟取消了光线造成的阴影,只表现结构固有的明暗凹凸,这些作品基本出自外国画家之手,如乾隆时《慧贤皇贵妃油画像》轴、光绪时《慈禧油画像》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人们希望通过图像,不但可以识别画中人物的体貌特征,也能够透视其心理特质。观看肖像是一个构建信心和理想的过程,既有对自我的认可,也有对他者的向往。眼睛从图像中看到自我赖以安身立命的各种元素,也看到一个被社会眼光憧憬的楷模;这种期待可能来自古代伟人的示范,也可能来自同辈翘楚的丈量,或者来自身份、教义和世俗的指引。

肖像油画的存在,对社会权贵而言,还是他们提供给公众眼睛的消费品,观者付出的不是钱币,而是敬仰的目光与恭顺的心态。像美第奇这样有政治抱负和艺术品位的家族,其成员对身心的图形外显必有更严苛的质量要求。那些挂在宫殿室内或放在礼堂广场的肖像,不仅要看起来有说服力,还要能辐射个性、感召民众、震慑对手、荣耀后人。更多关于肖像油画的小知识,大家可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