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分章考点,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整理供考生参考,希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七章 病因
概说
一、病因的概念
病因(亦称为“致病因素”、“病原”、“病邪”、“邪气”等),即指破坏人体阴阳正常水平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诸虫(即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
二、病因学说的概念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医对病因的分类沿革
(一)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的“六气病源”说(即疾病由“阴、阳、风、雨、晦、明”六种因素导致)
(二)《内经》的病因阴阳及“三部”分类法
(三)张仲景的“三分病因”法(也称作“三途径病因”说)
(四)晋代葛洪的“三因论”
(五)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了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
(六)宋代?陈无择的“三因学说”
(七)现代的病因“四分法”
四、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辨症求因
辨症求因,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即临床表现)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它既是中医学特有的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而言,辨症求因是一种从结果来推求原因的反证法。
第一节 六淫
一、六气和六淫各自的基本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一)六气的基本概念
六气(又称为“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季节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不是致病因素)。
(二)六淫的概念及其形成
六淫(又称为“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六淫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
1.六气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即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当令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成为外感致病因素,就称为六淫。
2.个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正常气候变化,六气也能成为致病因素,变成六淫。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一)外感性
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举例。
六淫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亦称“外感热病”)。
(二)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相对季节性。举例。
六淫所致疾病,又称之为“时令病”(简称为“时病”)。
(三)地区性
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四)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致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举例。
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一)风邪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邪是外感病因中致病最多、极为重要的一种致病因素。
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病证。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二)寒邪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袭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其中,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三)湿邪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2)湿性重浊
(3)湿性黏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四)燥邪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包括温燥和凉燥)。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五)火(热)邪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与火热之邪同类的还有温邪。温邪是外感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中使用。
火热之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感火热证或外火证。
2.火邪与热邪的同、异
3.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①“火热为阳邪”的原理及主要病理表现。
②“火性趋上”的病理表现、举例。
(2)火热易扰心神
(3)火热易伤津耗气
①“火热易伤津”。
②“火热易耗气”的原理、病理表现。
(4)火热易生风动血
①“火热易生风”的含义、原理及病理表现。
②“火热易动血”的含义及病理表现。
(5)火邪易致疮痈
含义;举例。
(六)暑邪
1.基本概念
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散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故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①“暑为阳邪”。
②“暑性炎热”。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①“暑性升散,扰神”
②“暑邪致病易伤津”
③“暑邪致病易耗气”
(3)暑多挟湿
第二节 疠气
一、疠气和疫病的基本概念
(一)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二)疫病(又称为“瘟病”、“瘟疫病”、“疫疠病”、“时疫”等),是疠气所致的疾病的总称,包括了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举例)。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传染途径、流行特点。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一、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二)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引发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七情异化成为病因的两种情况。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一)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
1.脏腑精气(尤其是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2.五脏之中,尤其是心与肝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即五脏与不同的情志活动之间有相对应的特异性联系。
(二)脏腑精气失调可影响情志,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三)情志过激伤及脏腑精气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二)影响脏腑气机
1.原理
2.具体表现
(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
(3)悲则气消
(4)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
(6)思则气结:
情志内伤可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气机失调又可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从而继发多种病证。
(三)多发为情志病证
“情志病”的概念:原理及举例。
(四)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二是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
第四节 饮食失宜
第五节 劳逸失度
第六节 病理产物
概说: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又称“继发性病因”、“内生有形实邪”),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精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病因。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可分为痰饮、瘀血和结石三大类。
一、痰饮
(一)基本概念
(1) 痰饮是人体水液输布、排泄障碍所形成的又能导致多种病证的病理产物。
(2) 痰和饮在性状上是有区别的: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二)形成
1.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宜,或劳逸失度等,使肺、脾、肾、肝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以致水液输布、排泄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
2.与某些外感或内伤因素直接相关。
(三)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2.影响水液代谢
3.易于蒙蔽清窍,扰乱心神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二、瘀血
(一)基本概念
瘀血,是指丧失了正常功能的、不为生理上所需要的瘀积之血。它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脉内之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形成
1.机理:一是离经之血留积于体内;二是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脉内。
2.内外因素:
(1)血出致瘀
(2)气滞致瘀
(3)因虚致瘀
(4)血寒致瘀
(5)血热致瘀
此外,还有“久病从瘀”之说。
(三)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2.影响血脉运行
3.影响新血生成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四)致病的病症特点
1.疼痛:特点。
2.肿块:特点。
3.出血:特点。
4.色紫黯:特点。
5.可表现出肌肤甲错及脉象上的某些异常,如涩脉或结代脉等。
三、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