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陈寿(公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北)人,西晋著名史学家。他曾做过蜀汉的观阁令史,在晋朝先后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晋灭吴后,他收集整理有关史籍,著《三国志》一书。《三国志》包括《魏书》、《蜀书》和《吴书》三部分,共65卷,文笔质朴、简练,为我国重要的史籍。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专篇记述华佗,生动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华佗的生平事迹、医事活动和卓越的成就。华佗不求名利,在民间行医,为人民解除疾苦,深受当时人民的欢迎和爱戴。他刻苦好学,善于总结群众经验,知识广博,技术全面,精通各科。在外科方面,更有突出的成就,远在一千五百年前他就创制了麻沸散,施行剖腹刳背手术,为我国医药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国志?方技传》云:“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前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华佗利用麻沸散进行的全麻手术至少有脾切除、清理腹内肿块、断肠吻合或胃肠吻合等几种,而且,从手术的细节步骤的描写,特别是缝合后敷以生肌收口的“膏”来看,当时手术的细节也是较为完备了。
《三国志?方技传》曰:“华佗……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译文是:华佗精于方药,处方时立法严谨,配伍精当,每剂不过用几味药,并且可以不用称量,以手抓药,分毫不错。他又精于针灸术:每下针取穴不过一两处,艾灸每次不过七八壮;下针的时候,他一面运针,一面告诉病人针感会沿什么方向传递,最后应该到什么地方,病人说已到,立即起针,病就好了。可见,华佗的确是一个技术全面而多有独到的医生。
《三国志?方技传》说:“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汁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许。”译文是:李将军的妻子肚子痛,请华佗诊视。华佗切脉之后说:“这是妊娠受伤胎儿不下。”李将军说:“妊娠受伤一点不错,她是摔了一跤。可是,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从脉象上看,胎儿未去。”李将军不以为然,华佗就走了。过了些时候,李将军的妻子痛得又厉害起来,再请华佗来诊。华佗说:“脉理如前,此是两胎。因为第一个流产时失血过多,后一个生不出来,已经死在肚子里了,应当赶快取出来。”他先给病人扎了针,又进以汤药,然后请一位妇人帮助把已经变黑了的死胎取了出来。可见,华佗在妇科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三国志?方技传》云:“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十数。”可译为:有一天,华佗在路上碰见一辆车,拉着一位咽喉间被什么东西堵塞的病人去求医。华佗告诉他:“刚才你经过的路旁,不是有个卖饼的吗?他腌制的蒜齑很酸,你多买些来吃了就会好。”病家照办了,果然吐出一条大蛔虫,病就好了。病家把虫子挂在车上到华佗家去拜谢。进大门一看,只见墙的北面挂着同样的虫子数十条,才知道华佗是一位治虫子的医生。可见华佗又是一位寄生虫病老师。
《三国志?方技传》曰:“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闷,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求。’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译文是:广陵太守陈登,忽患胸中烦闷,面红,不能吃食物,延请华佗诊治。华佗诊脉后说:“您的胃里有虫子,已经聚结成团了。您平日大概好吃半生不熟的鱼肉吧?”华佗马上煎了汤药二升,让病人分二次喝下,结果吐出了足有三升虫子,那些虫子都还摇头摆尾地活着呢。华佗说:“此病以后三年又会复发,遇良医可以治疗好。”结果果不出华佗所言,三年后陈登病又复发,因华佗不在,又请不到良医治疗,陈登病死了。文中所说华佗发现吃半生不熟的鱼和肉,是患某些寄生虫的原因,这已为现代医学证明,可见华佗对寄生虫颇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