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下面环球网校提供“发病-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完全报考指南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下面环球网校提供“发病-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发病的概念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二、发病学说的概念和源流
(一)概念
基础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基础理论。
(二)源流
1.在发病机理方面
(1)《内经》提出了“外内合邪”的发病观
(2)《内经》以后,历代医家既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2.在发病类型上
(1)《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后世的“伏气学说”奠定了基础
(2)东汉张机《伤寒论?平脉法》中明确提出了“伏气”病这一概念
(3)元?王履提出了发病类型之所以不同,与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和邪留的部位等均有关。
第1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发病的基本原理在于正邪相搏。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正气的基本概念
正气(简称为“正”),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正气可以分成阴气和阳气两部分。
2.正气的防御作用
(1)抵御外邪的入侵
(2)祛除病邪
(3)修复调节能力
(4)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正虚感邪而发病
(2)正虚生“邪”而发病
(3)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邪气的基本概念
邪气(也称为“病气”、“病邪”、“病原”等,简称为“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
《素问·八正神明论》将邪气分为“虚邪”与“正邪”;《灵枢·刺节真邪》又将邪气分称为“虚风”和“正风”。
2.邪气的侵害作用
(1)导致生理机能失常
(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
(3)改变体质类型
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2)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
(3)影响病情与病位
(4)某些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1.决定发病与否
(1)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2)邪胜正负则发病
2.决定证候类型
发病后,其证候类型、病变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都有关。
另外,疾病与病邪所中的部位有关。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影响发病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可归纳为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和精神状态三个方面。
(一)环境与发病
1.气候因素
2.地域因素
3.生活、工作环境
4.社会环境
(二)体质与发病
1.决定发病倾向
2.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
3.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三) 精神状态与发病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 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 情志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 此外, 遗传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因素不仅可成遗传病, 也可影响体质状态而与发病有关。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主要有两大类内容, 即发病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其中发病的基本原理为本章的重点, 也是难点。
中医学的发病学, 很重视人体的正气。 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 人体的正气旺盛, 气血充盈, 卫外固密, 病邪就难侵入, 疾病就不会发生。《素问遗篇· 刺法论》: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就是这个意思。 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 卫外不固, 不足以抵抗外邪, 邪气乘虚侵犯人体; 破坏了机体内部阴阳的相对平衡, 就发生疾病。 即《素问· 评热病论》 所谓“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但是, 正气与邪气都是可变动的因素, 在另外的一些具体条件下, 邪气在发病中也可以起到主导作用。 概括地说,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是:
总之, 中医发病学认为,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引起了机体阴阳平衡失调, 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 它既重视邪气的作用, 更强调机体的内在因素, 这对认识疾病和指导临床实践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中, 应在理解正邪概念的基础上, 深刻理解并掌握邪正斗争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从而牢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对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中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探讨的。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 时刻受其影响和制约, 并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 维持其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 从而维持其健康状态。 如果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变异, 或机体自 身调节功能低下, 就会导致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正常状态遭到破坏, 疾病也就发生。 因而,研究影响发病的因素, 对于防治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 本节主要从外界环境、 体质因素、 精神状态三方面来探讨其发病的关系, 而且它们之间可以综合作用于人体,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发病类型
【知识点表解】
一、 感邪即发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把发病形式的各种不同类型分为徐发、 感邪即发、 伏而后发、 继发、 合病与并病、 复发等六种发病类型。 发病类型的多样性是由于邪气的种类、 性质、 致病特点, 以及致病的途径各有不同, 人体的正气状态各有差异, 感邪的轻重不一, 因而, 不同的疾病, 其发病形式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本节所分的六种发病类型, 有些类型系对举比较而言, 有些类型相互之间互为关联。 不同性质的疾病常可表现为相应的发病类型, 同一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也可表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病类型(如徐发、 继发、 复发等) 。
本节的重点, 是六种发病类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 是伏而后发和合病与并病。
中医学很早就注意到某些病邪致病有一个潜伏过程这一事实。 并经后世医家扩充为伏邪学说, 这与临床实际是大体符合的。 合病与并病之区别。 在于发病时间上的差异, “合则一时并见, 并则以次相乘”, 实际上, 在临证时, 两者均出现了两经或其以上的证候, 并无根本的不同, 而且都是以六经本证为基础的, 从而揭示了外感热病实际存在着的复杂类型。 后世医家在中医杂病中也运用了这种说法如胃脘痛可合并大量呕血、 黑便等。 均体现了疾病病理过程中实际存在着的复杂的发病类型。
本节的疑点为伏邪学说,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但不少医家仍肯定其有临床实际意义。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