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藏象学说-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

环球网校·2017-11-06 14:56:22浏览84 收藏42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下面环球网校提供藏象学说-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2018年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下面环球网校提供“藏象学说-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完全报考指南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

  心居于胸腔,膈之上。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君主之官”。其生理功能如下:

  一、主血脉

  包括主脉和主血两个方面。脉,即血脉,又称经脉,为血之府,即血液的居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川流不息,循环无端,发挥其濡养作用。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脏的正常搏动,中医理论认为是依赖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中正常运行,而见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血液本身的充盈;如血液衰少,脉络空虚,同样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心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造成血流不畅,而见面色苍白,脉细弱无力,甚则发生气滞血淤,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刺痛等。

  二、主神志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面色、眼神、言语等。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但藏象学说中则将其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古人之所以将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如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现象。

  三、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的情志变化,是由五脏所化生的,故把喜、怒、忧、思、恐称为五志,分属五脏。喜,是属于良性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喜极过度,又会使心神受伤。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悲伤。也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2、在液为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通过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由于汗液为津液所化生,中医讲血与津液是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血脉,心合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归属于心,由心脏来支配。华,是光彩之义。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部的血管极为丰富,十二经脉之气血皆上行于头面,故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

  4、在窍为舌。在窍,即开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的外在表现,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生理功能是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是否正常,均有赖于心的生理功能,如心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蹇等。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运行和判断心的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小;心火上炎则舌红,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舌强、言语错乱等。

  在藏象学说中,心的生理功能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的完整的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就是对心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肝

  一、肝藏血 是指肝有贮存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贮存血液是指肝可以将一定的血贮存于肝内,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所需,故有“血之存库”之称。

  调节血量,是指肝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当机体活动剧烈,情结激动时,肝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之所需;当人体处于安静时,机体外周的血液需求量减少,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

  肝藏血的另一含义是收摄血液,防止出血。肝藏血功能失职,易导致各种出血。其原因有二:1、肝气虚弱,收摄无力。2、肝火旺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二、肝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散。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这一切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性,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功能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对气机(指气体的升降出入的活动)的影响: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体的升降出入活动正常,血和津液的运行也通畅,各脏腑功能正常。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行郁滞,则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称“肝气郁结”;若气行郁滞导致血行郁积,则可形成血瘀,出现胸胁刺痛等。

  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影响脾胃功能时,会出现腹痛腹泻、暖气、恶心呕吐等。

  3、对情志的影响:情志活动主要是心神的生理功能,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反过来会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肝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实际上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的派生。肝失疏泄,则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抑郁。在人的情志活动中,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是怒。怒导致气郁,使肝失疏泄,除了肝气郁结外,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肝气犯胃,出现胃肠道病变。

  4、对胆的影响:胆位于肝的短叶之间,与肝相边。胆囊内贮胆汁,胆汁注于小肠中,帮助小肠消化吸收。中医认为胆汁来源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胆汁排泄通畅,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胆汁量少,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甚至出现黄疸等。

  编辑推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之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各章复习笔记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下面环球网校提供“藏象学说-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完全报考指南

  5、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肝肾二脏共同作用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精液排泄通畅有度。而气机调畅是女子经血排泄能否通畅有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也受到肝脏的影响。若肝失疏泄,则月经周期混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

  肝气,即肝之脏腑之气,是肝进行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肝气充沛,肝的各种功能均正常。若肝气不足,则各种功能减退,如藏血功能减退,摄血无力,则出现各种出血,临床称“肝不藏血”;如气虚疏泄无力,则见疲乏、脉软无力等,如单用疏肝药,难以奏效,而用补气加疏肝药,则效佳。肝血,即肝脏贮存之血和养肝之血,对肝脏、肝经、目、筋、爪早等有营养滋润作用。

  肝之阴阳根于肾阴、肾阳,对肝的代谢和功能有调节控制作用。由于肝是以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为要务,故肝阴肝阳的主要作用,亦在于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动静。其中,肝阳促进升和动,肝阴促进静和降,作用相反,相互制约,则全身气机升降合度,动静适中。若肝之阴气不足,在肝之阳气偏亢,则阳亢升动过度,气上逆,血上涌,故见面红目赤,头胀痛,心烦易怒,脉弦数等,临床称“肝阳上亢”;若肝阴更虚,则肝阳愈亢,除气血上涌外,加上气动过速而生风,症见眩晕,震颤,甚则昏仆等,临床称“肝风内动”。

  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肝在体合筋 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与肝的关系最密切。肝的气血可以养筋,若肝之气血不足,筋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会出现病变。肝病日久会传于筋,引起筋的各种病变。筋病日久,也会内传于肝,两者相互影响。

  2、肝开窍于目 眼睛的功能是视觉功能,与肝的关系最密切。肝藏血,眼赖肝血濡养才能发挥视觉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肝病会反映于目,如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视物不清;肝经风热,在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

  3、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是属于对不良刺激的反应。怒则气逆而上,这势必会引起肝阳上亢出现病变;反之,在肝气上逆时也会使人急躁易怒。

  4、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泪有濡养保护眼睛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泪液是濡养不外溢,当有异物侵入时,泪液大量分泌,起到清洁排除异物的作用。如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是泪液分泌不足;如肝经风热,则可见流泪增多和目眵。

  脾

  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四季中与长夏相应,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 、主统血。

  1、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把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吸收,运输到所需部位的生理功能。

  ① 运化水谷 脾对食物的运化过程分三阶段:一、食物进入胃以后,通过胃的作用,将食物变成粥糜样,然后进入小肠。二、食糜进入小肠后,通过小肠的功能将食物分为有用的营养物质和无用的糟粕,这一过程一定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完成。三、在脾的运化功能下,将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如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见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等症状。

  ② 运化水液 是指脾具有吸收、输布水液和防止水液在体内停留过多,以保持体内水液相对平衡的功能。人吸入水液后,通过脾的运输到达人体各部位,发挥其滋润、濡养的作用。同时,脾脏也会将多余的水液输送到肺脏、肾脏,通过汗液、呼吸、大小便等排出体外。脾的功能正常可以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留,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反之,就会出现以上病理产物,甚至水肿。

  2、主升清

  亦称脾气主升,升,是上升;清,是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是指食物进入胃以后,通过脾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将营养物质上输到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共同作用化生为气血从而起到滋养全身的作用。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见疲倦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

  3、主统血

  统,即统摄、控制之意。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并行,气行则血行。如脾脏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气的固摄功能也正常,血液不致溢出脉外。如脾脏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则气的固摄功能低下,则出现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女子崩漏等各种出血现象。临床上多采用健脾益气,摄血止血的方法治疗。

  4、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在志为思。即思考,是人体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由心、脾所主持。正常的思考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最重要的是影响气升降出入,出现气结、气滞,从而影响脾脏的升清功能,出现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等。

  在液为涎。唾液中较清稀的为涎,为脾所化生,上行于口,起润泽口腔、消化食物的作用。如脾胃功能失常,则见唾液分泌增多、流涎等。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所化生的精微物质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输送到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肌肉是否丰实、四肢是否发达都与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食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饮食口味与脾脏运化功能有关。如脾失健运,则口淡无味、口腻、口甜等。

  口唇的色泽与气血是否旺盛有关,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口唇的色泽不但反映了全身的气血充盈程度,也反映了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唇色红润。

  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这对于防病治病和养生都有重要意义。

  肺

  肺居于胸腔,在五脏六腑之中,其位置最高,故称为“华盖”。肺一呼一吸,是气体交换出入的门户,也是人体脏腑重要的器官,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一、肺主气,司呼吸 主要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1、主呼吸之气 肺是主管呼吸的,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氧气),呼出体内浊气(二氧化碳),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如肺的功能异常,会出现咳嗽、呼吸不利等症状。

  2、主一身之气 是指肺与宗气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氧气)与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它既是营养人体的物质,又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动力。宗气通过肺而布散至全身,以维持脏腑功能活动。如肺主气功能失调,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无力等症状。

  二、肺主宣发肃降

  1、肺主宣发 即是宣发、布散。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肺气向上、向外周扩散运动,将脾转输到肺的水谷精物质布散至全身,向外到达皮毛;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调节汗孔的开合,将津液的代谢产物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如肺失于宣散,会出现呼气不利、胸闷、鼻塞和无汗等病理现象。

  2、肺主肃降 即是清肃、洁净和下降。肺气有下降、向内、收敛的特点,可将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排出体外。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才能保证气和津液的输布,才能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肾和膀胱而使小便通利。肺的肃降作用,可将呼吸道的异物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如肺失于肃降,可出现呼吸浅表、短促,咳痰等病理现象。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上与下,散和收,既对立又统一,没有正常的宣发,就不能很好地肃降;不能很好地肃降,也必然影响正常的宣发。

  三、肺主通调水道

  通,即是疏通;调,即是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排泄的通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肿等病变。

  四、肺朝百脉,主治节

  朝,即是聚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合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输布全身,这称之为朝百脉。

  治节,即是治理、调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二是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因此,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编辑推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之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各章复习笔记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下面环球网校提供“藏象学说-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完全报考指南

  五、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开窍

  1、在志为忧

  忧愁和悲伤的情志变化是由肺来主管的,这都属于不良刺激,容易伤肺;肺虚时,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2、在液为涕

  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润泽鼻窍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如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等。

  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有抵御外邪的作用,由肺所转输的精微物质所濡养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肺气虚,则皮毛的防御功能减退,则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等。

  4、开窍于鼻

  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所以称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的和畅,呼吸才能调匀,嗅觉才能正常。肺部的病变,常可影响鼻的功能,出现鼻塞流涕,不辨香臭等症状。

  肾

  肾,有“先天之本”之称,在五脏六腑中占主导地位。中医学上所说的“肾”,与西医上的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相似,但中医范畴的“肾”意义更广泛,还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它主导人体的排泄、生殖和内分泌等生理功能。肾五行属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主骨生髓;开窍于耳、二阴,在志为恐、惊,在液为唾。其中肾阳、肾阴学说是无限极男仕和女仕口服液的配方指导思想。

  以下是肾的生理功能:

  一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精,指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 “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微物质,供各脏腑利用后所剩余的部分,藏之于肾而称之为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有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

  肾藏精,是指肾有固藏精气,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以使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为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肾中精气的盛衰与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密切相关,例如,人在七、八岁时,由于肾气逐渐充盛,所以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到青春发育期,肾气渐充盛,产生了一种促进性腺发育的物质,叫“天癸”,于是男子产生精子,女子月经来潮,按期排卵,性腺渐趋成熟,具备了生育能力;待到老年,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也渐减退。肾藏精这一生理功能,对于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不良、生殖机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肾精,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方面:对机体起滋润、濡养作用的称肾阴;对机体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肾阳。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各脏腑阴阳之本。如二者失去相对平衡,则会出现形体消瘦、五心(双手心、双脚心、胸口)烦热、颧红、盗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津,脉虚数等肾阴虚征候,或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尿频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功能减退和水肿等肾阳虚征候。如肾阴虚到一定程度,也可以累及肾阳,反之亦是。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男女都有可能出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病理变化,不一定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病变都属于肾阳虚的症型。

  二 主水

  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的津液代谢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津液代谢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更直接。如功能失常,则会出现尿少、水肿或小便清长、尿频等病理现象。

  三 主纳气

  纳,即固摄、受纳。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要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功能正常则呼吸调匀;功能减退则出现呼吸浅表,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

  四 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恐

  恐和惊相似,都是对事物惧怕的一种不良精神刺激。“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是指恐和惊的刺激,对机体的气体运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下,气机闭塞不通,气迫于下,则下焦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是指如机体遇到惊吓时,会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表现。

  2、在液为唾

  唾液中较稠厚的称唾。唾为肾精所化生,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如果多唾或久唾,容易耗损肾中精气。

  3、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以及其所提供的营养。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营养,则坚固有力;如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临床所见的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因肾精不足所致。

  牙齿和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濡养,称“齿为骨之余”。故小儿牙齿生长缓慢、成人牙齿早脱,中医认为是肾精不足所致。

  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的营养。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亦有赖于血液的濡养,称“发为血之余”。临床所见未老先衰,头发枯槁,早脱早白,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液亏虚有关。

  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有赖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耳鸣耳聋、听觉减退。二阴是前阴(尿道和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的总称,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是膀胱的功能,但必须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尿频、尿的多少、遗尿、尿失禁等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中医认为亦与肾有关。如肾阴亏虚肠道枯涸则便秘;肾阴虚衰,水湿停滞则大便泄泻。

  例题:

  1.“藏象”一词,始见于( )

  A.《素问》 B.《灵枢》 C.《类经》

  D.《难经》 E.《伤寒杂病论》

  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 )

  A.精 B.气血 C.经络 D.五脏 E.六腑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经脉络属的有无 C.生理功能的差异

  D.所在部位的不同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1.A 答案分析:“藏象”一词,始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2.D 答案分析: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藏象学说研究的主要内容,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3.C 答案分析:人体的内脏,主要按照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

  编辑推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之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各章复习笔记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