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也称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或者服务能力。
(一)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应考虑的因素和内容
1.市场需求
2.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供应及其他外部建设条件
3.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其来源
4.资金的可供应量
5.环境容量
6.国家或行业制定的生产经济规模标准
7.社会因素和政策法规
8.行业因素
9.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
(二)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对拟定建设规模应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应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的符合性
2.收益的合理性
建设规模的变动会引起收益的变动。适当的经营规模可取得费用的节约,提高竞争力,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项目规模的经济性问题,是建设方案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不同产业规模的经济性可能不同。在确定建设规模时,理论上应追求最优经济规模。但现实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最优经济规模往往难以达到,一般寻求的是合理的经济规模。
3.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要以资源的耗费为基础。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是建设规模合理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从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角度考察建设规模合理性,主要应考虑资源利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1)资源利用的可靠性。
(2)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3)资源利用的经济性。
4.外部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项目的建设规模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因此分析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必须考虑外部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这里的外部条件泛指项目之外的所有方面,包括市场、原材料供应和其他外部建设条件(包括物资条件、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等)。
(1)项目的建设规模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竞争能力和营销策略,都应使项目产品的销售计划能得以实现。
(2)投入物(包括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土地、资金等)供应能满足建设规模的要求,并且稳定可靠、价格合理。
(3)其他外部建设条件与建设规模相互适应和匹配。
5.技术改造项目的特殊问题
例题:在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对项目建设规模应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应分析( )。
A.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B. 是否符合规模经济性要求
C. 资源利用的有偿性
D. 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E. 外部条件是否匹配
答案:A B D E
(三)比较选定建设规模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设计(熟悉,其中一、(三)选择主要生产装置和设备要求掌握)
生产工艺技术是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参数,制造方法,设备选型,物料、能量平衡,和提出配套公用工程需求等全套技术的总称。
工艺技术同设备联系在一起,体现项目的生产力水平,是项目经济合理的重要条件。
不同生产工艺技术的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等各不相同。工艺技术上任何环节不可行或有缺陷所留下的隐患,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日新月异,使工艺技术方案日益多样化。所以在拟建项目的市场与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在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基本确定后,应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符合国情和厂情的,同时又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分析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可行性。
一、生产工艺技术建设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研究各种生产工艺
生产同一品种的产品可采用不同的初始原料,经过不同的生产方法。即使采用同一种原料,也可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这就造成了工艺方案的多样性。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可供选择的工艺越来越多。必须首先对各种可能采用的工艺进行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收集相关资料。注意分析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分析生产工艺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和预测项目拟用工艺的寿命期,注重采用处于发展期和成熟期的工艺。
(3)项目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等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具体到规格、成分、质量,以及供应是否稳定可靠)。
(4)生产工艺的可得性。若拟引进专有技术或者专利,必须对引进技术的软、硬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比多家供应商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购买专有技术或者专利所需的费用。
(5)研究拟采用的生产工艺是否符合节能和清洁生产要求,通过综合利用,力求做到物耗低、能耗低、废弃物少,资源综合利用率高。
研究生产工艺问题时,一般先划分问题的层次,突出重点,抓住决定性影响的关键问题。然后对各方案开展技术经济分析。通过多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方案。
(二)研究生产流程
同一生产工艺可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反映由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量的流向、变化以及所经历的设备、仪器和工艺过程。它是工艺技术设计的核心,与设备选型、工艺计算、设备布置等工作有直接的关系。对各种生产流程的研究内容如下:
(1)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2)各工序间是否合理衔接,是否通畅、简捷。
(3)物料消耗定额。
(4)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真空度、收率、速度、纯度等。
(5)是否合理安排(应既能保证主工序生产的稳定性,又能根据市场需要在品种规格上有灵活性)。
例题:工艺技术设计的核心是( )。
A、生产工艺
B、生产流程
C、生产设备
D、生产规模
答案: B
分析:生产流程反映由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量的流向、变化以及所经历的设备、仪器和工艺过程。它是工艺技术设计的核心,与设备选型、工艺计算、设备布置等工作有直接的关系。
(三)选择主要生产装置和设备(掌握)
在选择了生产工艺方案以后,应考虑各选用哪些主要机器设备,及其型号、规格和数量。设备和工艺是相互依存的。对各种生产工艺和流程所需主要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来源和价格应进行研究。主要比选各设备方案对建设规模的满足程度,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要求的保证程度,设备使用寿命,物料消耗指标,操作要求、备品备件保证程度,安装试车技术服务,以及所需的设备投资等。
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可靠和经济合理。
(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应与选择的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获得最大出力。
(2)适应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
(3)提高连续化、大型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降低原材料、水、电、汽单耗,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5)强调设备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证生产和质量稳定。不允许将不成熟或未经生产考验的设备用于建设方案设计。
(6)符合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7)在满足机械功能和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力求经济合理(含用料、制造、操作和维护保养)。尽可能立足于国内。
(8)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
例题: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是( )。
A、技术先进
B、可靠
C、经济合理
D、装备水平
E、适应市场变化
答案:A、 B、C
2.进行设备选型时,需注意一些约束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的约束。
(2)投资和外汇的约束。
(3)人才的限制。
(4)设备维修条件和设施的约束。
(5)引进设备同国内配套设备的适应和衔接。
(6)有关政策约束。
3.设备选择工作的深度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备选择工作应达到如下深度:
(1)提出所需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
(2)对国内外制造商调查和初步询价,提出设备来源和设备费方案。
(3)拟引进国外设备时,应提出设备供应方式(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合作设计国内制造,以及引进单机或者成套引进等)。
(4)选用超大、超重、超高设备,应提出相应的运输和安装技术措施方案。
(5)利用和改造原有设备的,应提出改造方案,并分析改造的效果。
(6)经设备比选后,提出推荐方案并编制主要设备表。
(四)研究工艺参数和进行物料衡算
工艺参数是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的各种技术数据,是进行物料衡算、公用工程量计算和设备计算的重要依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基本确定之后,应确定生产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应具有先进性,同时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衡定律,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对每个生产过程的物料量进行初步平衡计算,从而初步得出正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公用工程的用量,以及产生的主、副产物及废料量。物料衡算通常把主要原料在各工序的流动量绘成图表,即所谓物料平衡表或物料平衡图(示意图见图4―1)。它关系到生产成本与运输,对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详细计算将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