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二)总供给
总供给(AS)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社会的总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
1.总供给的构成
(1)按照供给物形态,可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2)按照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3)按照来源,可分为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2.总供给变动的决定因素
总供给基本取决于两组截然不同的因素:潜在产出和投入成本。
(1)潜在产出是总供给的基本决定因素。潜在产出是在劳动、资本和土地数量以及其他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经济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可持续产出。潜在产出的变动受投人品增长和技术水平及效率变动的影响。
l投入品:资本、劳动、土地的供给,投人品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l技术和效率:潜在产出受效率和企业使用的技术水平的影响。创新和技术进步会提高潜在产出水平。
(2)生产成本变动对总供给的影响。
工资:较低的工资导致较低的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时)。特定的潜在产出的较低成本,意味着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供给的数量都会增加。
进口品价格:国外价格的降低或汇率的下降会引起进口品价格的下降,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其他投入品成本:较低的石油价格或较少的环境负担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总供给。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总水平
1.总供求的均衡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指的是:需求方和供给方都不再愿意改变它们的购买量、销售量,这时也不存在价格变动的压力。总供求的均衡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
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达成平衡: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需求方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供给方所愿意出售的数量。在均衡点的上方,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下的压力;在均衡点的下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上的压力。
2.实际均衡产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下方时,总需求(AD)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低水平均衡,决定了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上方时,总需求(AD)高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高水平均衡,决定了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使实际均衡产出趋近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潜在产出水平。
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大纲要求>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路径
宏观经济政策试图实现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稳定经济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而发生作用,即主动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地影响总需求水平。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当经济停滞或陷于衰退,即相对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受到抑制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刺激经济,促使经济复苏;
当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威胁,即相对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熄灭“通货膨胀之火”。
1.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目标和实现路径
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
通过改变经济中的货币供给,在衰退时期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支出,
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货币供给以限制支出,帮助稳定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2)实现路径: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规模,来改变商业银行体系的贷款能力,控制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量。
(2)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贴现率。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的方式。
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购买债券时,增加了货币供给。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时,引起货币供给的减少。
▪ 2013年咨询工程师VIP套餐抢先报名,不过免费重学
▪ 环球网校2011年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辅导通过率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