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内容提要
1、财政调控的范围与途径;2、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二、考试要点
(一)熟悉我国税收制度、财政支出管理,以及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二)掌握国家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国有资产管理等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
三、内容讲解
第五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财政调控的范围与途径(掌握)
一、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国家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
1.国家预算分类
以形式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
过一个统一的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
以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新的财政年度的收支计划指标以上年度指标执行数为基础,并考虑本年度的实际情况之后调整确定;零基预算则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但零基预算还未成为编制预算的一般方法,通常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上。
2.国家预算组成
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所组成。中央预算即中央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统称,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预算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预算组成;没有下一级预算的,该级政府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3.国家预算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由政府财政(国库)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能需要,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付款过程由国库集中处理。国库管理部门在办理支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对各部门和单位的支出实行全程监督。
(2)强化部门预算改革。总体要求是:部门的预算外收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部门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收支不挂钩,支出要透明;合理核定各部门支出标准,财政部门按标准及时足额供给经费。
(3)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分为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和混合控制三种类型。集中采购是指本级政府和其他采购实体的采购均由一个部门负责,形成规模购买优势,节约采购成本。分散采购是指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己进行,能够满足使用部门的特殊要求和紧急需要,但容易出现缺乏控制的局面,并且不能形成规模购买的优势。混合控制则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多数国家实行的政府采购模式。
例题1.我国预算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单式预算。
b.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
c.强化部门预算改革。
d.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答案:a。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
1.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2.现行管理办法
包括:①收费立项审批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收费;②收费票据管理,收费(基金)必须使用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③财政专户管理,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在银行开设统一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管理和核算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④单位专用账户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为本单位设立一个预算外资金支出专用账户;⑤计划和决算管理,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必须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⑥监督管理,财政部门利用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专户以及票据发放等手段,对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经常性监督和管理。
3.改革方向
逐步把预算外资金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内资金共同构成完整和统一的国家预算,并进入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程序中。
例题2.下列关于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
a.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 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一样,都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b.除国家政府部门外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在银行开设统一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管理和核算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
c.预算外资金的改革方向是:逐步把预算外资金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内资金共同构成完整和统一的国家预算,并进入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 监督程序中
d.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近期改革目标是:强化现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并对预算外资金的改革进行一些尝试;制定严格的预算外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改革计
划管理办法。
答案:b。
三、税收
1.商品及劳务课税
(1)增值税。这是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是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约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一半。根据各国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方法不同,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增值税3种类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其特点是不允许纳税人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对一般纳税人采用两档税率,即17%的基本税率和13%的低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6%的征收率。
(2)消费税。这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我国的消费税是中央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为:烟、酒、化妆品、汽油、贵重首饰、小汽车等11类商品。消费税对不同的消费品设置了14档不同的税率(税额)。消费税实行价内征收的办法,从价定率征收,以含有消费税税金而不含增值税税金的消费品价格为计税依据。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确定在生产环节。
(3)营业税。这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例题3.下列关于商品和劳务课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
a.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b.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耗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
c.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d.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答案:c。
2.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这是以企业或者组织为纳税义务人,对其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
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包括: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纳税人应纳税额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除了33%的基本税率之外,还设置了27%和18%两档照顾税率。
(2)个人所得税。这是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人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某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外资企业所得税),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税率实行30%的比例税率,另按应纳税所得额征收3%的地方所得税。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地区优惠和产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设在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3.其他税收
(1)资源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因资源开发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所有的矿产资源,征税品目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等。
(2)财产税。是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土地税、房产税、不动产税、一般财产税、遗产税等税种。
(3)农业税。是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农业税实行比例税率,目前全国实际负担率不到3%。农业税实行“实物征收、货币结算”的办法。牧业税是国家在牧区、半牧区对从事畜牧业生产并取得畜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与农业税性质极为相似,往往统称农牧业税。
(4)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本国国境或关境的应税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包括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税等,属于商品课税范畴。
4.国际税收
(1)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税收管辖权是指国家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权力。按照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税收管辖权可分为两类:①按照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税收管辖权或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来源于本国 的收入课税,而不论这种收入归谁所有;②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分为公民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前者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本国公民课税,而不论其收入来源于何处,后者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本国居民课税,而不论其收入从何处取得。
(2)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所谓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是指行使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缴纳税收,借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
四、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是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资金的总和。
2.我国财政支出格局的重构
(1)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障。把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等国家政权建设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的首要任务,由政府财政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并采用预算安排的方式予以解决。
(2)加大对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和公益性事业的支持力度。科研、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通常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企业投资者不愿意介入或介入不充分,政府有责任增加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3)逐步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保证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和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财政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财政预算内投资要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通过压缩对一般性项目的投资,增加对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
3.财政支出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行政经费管理。一方面要确保正常的行政经费供给;另一方面,又要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规模,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益。
(2)事业经费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要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财政资金供给政策。对基本属于“公益性”的单位,财政应保障其经费供给。对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营性”特点的单位,收人抵补支出后的不足部分,财政核拨一部分经费予以支持。对基本属于“经营性”的单位,逐步与财政脱钩,
将其推向市场。
(3)社会保障管理。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建立起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同时,还要从低标准起步,为今后的增长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举办各种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事业,调动国民自我保障的积极性,减轻财政和企业的负担。
五、国债
国债是中央政府通过中央财政,按照信用原则,以债务人身份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债务。国债作为一个重要的财政范畴,不仅是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作的重要工具,也是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使两者充分发挥合理作用的经济杠杆。
1.国债的分类
(1)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是向本国范围内的居民发行的国债,一般用本国货币计价并进行支付与结算;外债是一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居民所发行的债券或借款,其发行与还本付息一般使用外币。
(2)按计价单位划分,国债可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货币国债是以货币为计价单位的国债;实物国债是以实物作为计价单位的国债;介于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之间的是折实国债。
(3)按偿还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短期国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中期国债的偿还期限为1~10年(含1年不含10年),永久国债是指没有规定还本期限,仅规定了按时支付利息的国债,在政府财力许可时可以随时从市场买人而予以注销。
(4)按付息方式划分,可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和定期付息国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是期满时本息一次偿付;定期付息国债是按年或按半年支付利息,本金在期满时一次偿付的国债。
(5)按发行凭证划分,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是指印有实物券面的国债;记账式国债是记录债权人姓名、金额等事项,以账簿方式发行的国债。
2.国债的功能与作用
(1)将社会暂时闲置的储蓄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并按国家计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加以重新配置运用。
(2)弥补财政赤字,调节国库资金周转,平衡财政收支。
(3)调节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4)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来吞吐基础货币,调剂商业银行的储备头寸,影响其信贷能力,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为货币政策服务。
3.国债负担与限度
在债务管理中,衡量国债负担与限度的指标一般有以下几个。
(1)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目前的这一指标为16%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欧洲货币联盟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这一指标不高于60%。
(2)国债依存度,是指年度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由于国债是由中央财政借用和偿还的,所以,一般与中央财政总支出相比。
(3)国债偿债率,是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国家财政本身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
(4)政府外债,是指政府为债务人,与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居民以及国际机构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衡量外债风险的指标主要有:①短期外债比例=短期外债÷全部外债x100%;②偿债率=偿还外债本息÷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x100%;③债务率=外债余额÷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x100%;④负债率=外债余额÷gdpxl00%。
例题4.国债是中央政府通过中央财政,按照信用原则,成为某部门的债务人,下列不属于政府的债主的是( )。
a.外国政府 b.银行 c.个人 d.以上都不对
答案:d。
六、国有资产管理
(1)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力,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的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力;狭义的国有资产仅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以经营为目的而使用的资产,其实质是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各种所有者权益。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
理机构。
(3)企业国有股权管理。这是国家以资本所有者即股东身份,对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进行管理。主要内容有:审核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总体方案;审定国有股权设置、国有股比例,参与审定股权结构;确定国有股持股单位或者委托持股单位;审核国有股配股方案;审批国有股权转让等等。
(4)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发生资产转让(包括拍卖)、企业兼并、企业出售、企业联营、中外合资合作时,要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
例题5.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国有资产( )。
a.国家拨款 b.接受的馈赠
c.经营性国有资产 d.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各种财产
答案:c。
第二节、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熟悉)
一、分税制的概念
分税制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人体系。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分税制包括分事、分税、分管3层含义。分事,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权,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级政府的预算支出范围;分税,是在划分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税种,即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以划定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来源;分管,是在分事和分税的基础上实行分级财政管理,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税收征管体系和金库体系,设置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和金库机构,分别负责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和收人人库工作。
二、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政府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政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明确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人。
(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统一规定划分收入和支出后,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的横向和纵向不平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是分税制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题6.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 )。
a.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b.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d.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增值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 资源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e.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 税等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