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七章 社会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
一、计划经济时代
从1949年至1957年,是我国社会政策初创阶段。到1957年,我国的社会政策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
二、改革初期阶段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社会政策改革的初期阶段。
在就业政策方面,劳动力市场开始发育。
在住房制度方面,开启了住房改革的道路。
在养老保险方面,开始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深化改革阶段
进入90年代,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逐步深入。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住房体制、社会福利服务以及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各类群体的权利保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改革。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从运行机制、模式类型、项目构成、待遇水平、管理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颁布了大量新的法律法规。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是我国形成新的社会政策制度框架的阶段,在社会保险方面形成了新的制度体系。
在养老保险方面,确立了我国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在失业保险方面,国务院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在社会救助方面,于1997年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一时期加快进行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
城市住房制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型,比较彻底地废除了过去由政府和单位负责的福利性住房供应和分配制度,代之以商品化的住房供应体系。
四、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最新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要求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促使社会政策进行调整。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和理念进一步提升。
一是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更加强调社会建设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更加强调了民生事业的重要性;
三是进一步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原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更加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原则和目标。
此外,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是我国最高层级的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政策”的概念,并且明确对社会政策的作用提出了要求。
所有这些目标和理念都将对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具体行动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完善社会政策主要有以下进展:
(1)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2)进一步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反贫困体系中的作用。
(3)进一步重视劳动者权利保护。
(4)进一步重视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
(5)快速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保障。
(6)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方面强化了公共卫生及疾病控制体系,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医疗卫生改革要以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医疗为目标。
(7)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8)开始重视针对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社会政策。
一方面,强化了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要求,各地设立了一些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项目;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接等制度性难题。
另外,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各地陆续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纳入城市公共教育体系,并且积极探索在更大范围中将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
(9)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福利服务和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护和救助。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19年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与规划》章节讲义:第七章第三节,如果大家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历年真题、高频考点、考试大纲等复习资料,可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备考资料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