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摘要】"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是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重点,为帮助考生有效备考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与规划》答疑精选汇总
问题:
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
答疑: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计划经济就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频道为您整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来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国民经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国民经济的方法和体制,而且是一种经济制度。
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管理模式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工业方面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邮电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提高。
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之越来越不相适应,其主要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和劳动者基本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这个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历程和内容
从1978年底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的起步阶段
该阶段改革的重心在农村,主要涉及两方面的改革内容:一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废除了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只对粮、棉、油等极少数重要农副产品采取合同契约形式进行收购;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
2.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
该阶段改革的重点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主要内容有:一是采取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放开了小商品和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对一些工业生产资料超计划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三是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3.第三阶段(1992-1997年):改革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阶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除对极少数垄断性公用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不适宜竞争的商品继续由政府定价外,(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频道为您整理)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二是稳步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调整企业负债结构,分离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国有小企业改革。三是推进财税、金融、外汇外贸、计划投资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
编辑推荐: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咨询工程师论坛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是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重点,为帮助考生有效备考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7年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与规划》答疑精选汇总
4.笫四阶段(1997-2003年):改革进入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决胜阶段
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将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这个阶段的主要改革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5.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至今,主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
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探索,(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频道为您整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主要标志是: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由国家统一计划、材料由国家统一调拨、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和销售,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管理。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市场机制在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国家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经过试点,使企业向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转变。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国家基本上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逐步转变为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编辑推荐: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咨询工程师论坛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