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预测题及答案(二)

|0·2013-08-27 12:14:53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3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三、四、五 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一题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 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加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 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3.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进行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 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当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了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快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第二题

  ×年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被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

  A.槽罐车破碎的槽罐玻璃

  B.标志灯不亮

  C.有毒物质

  D.油罐储油量

  E.剧毒物

  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特大事故调查组的任务包括( )。

  A.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B.参与沿线高速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工作

  C.做好突发事件紧急批复和警报工作

  D.对机动车驾驶员甲的讯问工作

  E.事故救援机制建立,不断完善事故救援制度

  3.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存在缺陷

  C.对于货车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该事故属于( )事故。

  A.特别重大

  B.重大死亡

  C.重伤

  D.一般死亡

  E.从业伤亡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对本案例的描述,应追究( )刑事责任。

  A.槽罐车驾驶员甲

  B.货车驾驶员乙

  C.附近村民

  D.村里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组

  6.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材料

  B.事故应急救援处理

  C.慰问抢险救援成员

  D.寻找驾驶员甲

  E.通过媒体报告事故的调查进度

  7.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一1986),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

  A.中毒死亡人员的丧葬费用和歇工费用

  B.受伤住院治疗的补助费用和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D.事故赔偿、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有效经济支出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

  A.运输资质认定

  B.驾驶员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制度

  C.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

  E.化学运输许可证

 

  第三题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2.9公顷,企业有员工140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0年8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C,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日0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2.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第四题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系统和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冷凝水 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及除尘、脱硫系统,汽水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锅炉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械装置、水处理装置、疏水装置,发电厂用燃煤由主煤场滚轴筛送入燃煤锅炉。脱硫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和6个氢气储罐,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9和30k9;6个卧式氢气储罐体积为20m3,额定压力为3.2MPa,额定温度为20℃,作为生产过程整体装置,这些装置与储罐管道连接(氢气密度:0℃、0.1MPa状态下密度0.09k9/m3)。 锅炉点火主燃油使用柴油,厂区有2个500m3的固定柴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00m。在同一院内有2个20m3的汽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50m(汽油的密度为750k9/m3,汽油、柴油储罐充装系数为0.85)。

  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t,汽油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

  2.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

  3.指出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并计算其储量。

  4.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有哪些?应采用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第五题

  某修造船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厂修船船坞几天前有一艘外国船籍的油船(约9万t)入坞,更换侧罐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

  事故发生当天,准备更换其中的左弦3号侧罐(长约40m、宽约10m、高约20m)的外板。上午在罐内装配脚手架,然后由10个人开始对罐内施工部分进行清扫,把堆积在外板更换部分休息室上的残泥用锹、钩刮铲装在容器里,吊到船底。下午在清扫的同时,又有6个人开始对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气焊在外板上开大致等间隔的换气孔,同时进行休息室和外板接头的切割,气体(乙炔和氧气)是从甲板上的气体转换器通过软管输入的。作业时已预先在罐底灌上水,并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进行的。但是在开始打眼和切割约1h后,油罐内发生火灾,从事该项作业的6人和清除泥渣的1人向油罐外逃避,其中6人行动较慢,在升降梯等处被烧死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油罐上部气割或切割的火星引着下部休息室残留的泥渣,又引起其他处残留的泥渣燃烧。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没有完全被水盖住,从而引燃船底泥渣,这也是使火灾扩大的原因。 该造船厂每天定时测定作业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及氧气浓度,根据测定结果的规定在相关场 所标明是否可以进行烟火作业,对该船3号侧罐内的作业,清扫组和焊接组之间预先也商议了计划。明火作业时,充分注意到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但对泥渣这一可燃性物质,对它的易燃程度、应除去的量、残存泥渣的分布状态和使用明火场所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则没有从安全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考虑。油罐维修作业中,泥渣的存在不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方面,都是应充分考虑的事项。像这种气割火花引起泥渣着火,初期灭火失败导致火灾的事例时有发生。这类事故有时是发生在油罐内,因此不易躲避,换气也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事故,为了作业安全,必须事前进行慎重的研究。

  这起事故存在的问题是:

  (1)罐底部盛水不足。

  (2)消防水管虽然拉进罐内,但负责使用的人着火时不在场,未能有效地利用。

  (3)带进罐内的灭火器不够用。

  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须采取的措施有:

  (1)明确清除泥渣的判断标准和确立按该标准建立的现场检查体制。

  (2)规定相应的烟火作业限制(包括禁止)。

  (3)调整作业间的联系。

  (4)推行以作业指挥人员为中心的安全作业。

  (5)确保避难通路、避难口和按需要设置、装备报警器。

  (6)配备数量合适的消防设备并掌握使用方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2.进入设备内工作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7

  3.进入设备内动火工作应注意什么?

  4.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辨别?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B 2.D 3.A 4.AB 5.CDE6.ABCD 7.ABD

  第二题

  1.C 2.D 3.A 4.A 5.A6.ABD 7.ABCD 8.ABC

  第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一般事故。该起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该起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老师参与调查。

  2.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

  (1)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晚上21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说明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

  (2)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说明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

  (3)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有:

  (1)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3)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 ②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

  (2)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3)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①保持完好的防腐层;②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③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问题;④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

 

  第四题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热力发电厂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分别是:

  (1)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是机械伤害等。

  (2)燃烧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是高温、煤尘爆炸等。 、

  (3)锅炉的事故类型主要是锅炉爆炸、灼烫等,在锅炉检修时,有机械伤害、触电等。

  (4)制氢系统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

  (5)柴油和汽油储罐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高处坠落。

  (6)配电与送电系统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触电等。

  2.存在的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别是:

  (1)易燃易爆物质,如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煤炭和煤粉,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里的氢气,储罐区里的柴油、汽油,锅炉和汽轮机里的高压蒸汽等。

  (2)有毒物质,脱硫系统存在的二氧化硫等气体。

  (3)腐蚀性物质,二氧化硫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它们遇水可生成亚硫酸、硫酸等腐蚀性物质。

  3.(1)汽油储罐(2个20m3)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2×20m3×750kg/m3 x0.85=25500kg

  汽油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0t,这两个汽油储罐在一个单元内,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2)制氢设备(包括氢气罐)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先把高压氢气储罐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氢气体积:

  20×3.2/(273+20)=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0.1/273

  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20×3.2/(273+20)/(0.1/273)]m3=596.3m3

  由于氢气在0℃、0.1 MPa状态下密度为0.09kg/m3,因此:

  6个氢气储罐的储量=6×596.3m3 x0.09 kg/m3=322.0kg

  再加上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

  则生产单元氢气储量=(50+30+322.0)kg=402.0kg

  氢气在生产场所临界量为1t,所以其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4.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是锅炉、制氢设备、氢气罐、柴油储罐、汽油储罐。

  应采用的安全装置或设备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帽、防爆门、呼吸阀、阻火器、火灾探测器、可燃可爆气体检测报警仪、储罐的压力计、液位计及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

  第五题

  1.凡进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以及地下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有:①中毒窒息;②火灾;③爆炸;④触电;⑤机械伤害;⑥坠落。

  2.设备内作业应做好的安全防护措施有:

  (1)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2)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

  (3)在进人设备前30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安全指标, 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小时各取样分析一次,如 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4)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流通良好。

  (5)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和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 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6)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7)在设备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8)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9)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审批手续。

  (10)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3.进入设备内动火,必须对设备内有害气体以及氧含量进行监测。为保证设备内动火作业安全,应对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置换。

  查看更多:安全工程师课程  安全师课程辅导报名  在职硕士课程

  编辑推荐:

  2013年安全工程师vip套餐抢先报名,不过免费重学

  2013年安全工程师精品vip套餐 终身免费重学

  2013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安全工程师考试备考经验心得

  2013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报考指南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