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一章 总论
重点学习:① 信息质量要求、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第二章 存货
重点注意:① 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② 期末结存存货计量。
特别注意:可变现净值如何确定。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要区分存货是可供出售的还是要继续进行加工的材料,确定了可娈现净值后,要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存货的账面成本进行比较,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三章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计量。
由于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来源不同,计量也不同。新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延期付款,实际上是一种融资行为,以后支付的款项和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实际是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自建固定资产,特别注意自建过程中的单项工程的报废或毁损、工程物资的报废或毁损的问题。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应接合“长期应付款”科目学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没有新内容。
固定资产的处置应注意接合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内容学习。
第四章 无形资产
变动:① 旧准则中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
注意掌握:① 注意掌握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自创无形资产即研究与开发的无形资产在确认之前发生的开发支出,按原准则规定是予以费用化的。而按新准则规定,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仍然予以费用化,但是进入开发阶段之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该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期间的研发支出等成功后再转入无形资产。
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及无形资产的摊销
变化:① 旧准则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新准则规定看其是否可以确定使用寿命:如果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可以确定,则按使用寿命摊销;如果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确定,则对该项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是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没有发生减值,则不作处理。
② 无形资产处置与报废,与原准则规定没有区别。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注意掌握:①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房地产要区分不同情况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或投资性房地产。例如企业有待售的房地产,要作为存货处理;如果房地产对外出租以赚取租金,则作为投产性房地产处理。
② 计量问题。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注意区分后续计量的两种计量方式:成本模式计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特别注意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方式下,要随公允价值的变动调整账面价值并确认损益。不同计量方式转换: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方式下,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存货或自用房地产,也可以将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而且不产生损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将产生损益并予以确认;如果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损失予以确认,产生的收益则不予确认,而是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中。
第六章 金融资产
注意:① 金融资产的分类。按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和意图划分为四大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通常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根据标准确认了以后不能随便改变其分类,但在满足条件时可以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允许改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但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或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之间,不得随意进行重分类。
② 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注意交易费用的处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其他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则不计入当期损益。
③ 后续计量问题。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动随时调整期末计价;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以其摊余成本确定,即按实际利率确定;贷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作一般了解;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期末也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区别是否将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④ 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有相关限制。尤其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如果期末账面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还应考虑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
变化非常大。实际上是将新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第20号《企业合并》的内容合并在一起,注意长期股权投资是怎么形成的:分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发生在企业合并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变化非常大。有关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也发生较大变化,成本法下不仅包括无共同控制和无重大影响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存在控制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权益法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是范围发生了变化,还取消了原来权益法下的“股权投资差额”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使核算更简单。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
大家在学习中特别得注意它的灵活性的内容。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关键是要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可能它采用的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是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可能是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进行确定,到底按什么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那么我们这里要关注交易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的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当然,我们说如果具备商业实质的,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取得,那么我们就应该用公允价值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说它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说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的取得,那么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就应该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进行入账。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上,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到底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如果是用公允价值,是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还是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不是说用哪个价值都对,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入账价值。当然,如果在有补价的情况下,那么这个补价怎么确定,影响我们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甚至于有多项资产置换的情况下怎么样进行分配,这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问题。
第九章 资产减值
实际上过去在我们的很多章节中都涉及过资产减值的问题,但是现在资产减值它作为一个章节的内容,而且资产减值这章它与原来内容准则中相比较起来,它的操作性比较强,那么我们在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情况下,那么怎么确定它的可收回金额,我们并不是简单的算一个可收回金额,将它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一个比较,而是要看它是不是有减值的迹象,如果有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是不是它的账面价值比它的销售净额还要高,如果说没有,账面成本比它的销售净价要低,那么根本就没有减值根本就不用测试,如果账面成本比它的销售净价还要高,那么这时必须要算它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那么也就是说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它的销售净价孰高,确定的是可收回金额。这块是相当复杂的,我们讲时还要一步一步去推,那么它就象是一个流程图,而需要情况是还是不是,是怎样,不是又怎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划分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些,实物工作中操作性比较强一点,如果说确定确实是减值的情况下,那我们要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当然如果计提了减值准备之后,有些资产我们是允许它转回来的,像存货,如果说它计提减值准备之后,它的价值又回升了,那我们还是允许转回这个减值准备;但是对于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相关的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之后就不得再转回来了。
另外,在资产减值中,由于过去确定资产减值的时候,有一些操作非常困难的情况,假如说A资产和B资产,那么A资产的成本可以确定,它的可收回金额可以确定,但是B资产的成本可以确定,但它的可收回金额不能确定,B不单独产生经济利益,它是为A来服务的,那么我们这时就要确定资产组,资产组的认定和资产组的减值,就为我们实际工作中带来一定的方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我们会讲到资产组怎么确定,怎样确定它是不是减值的问题。
最后在讲到资产减值的问题中还会涉及到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商誉不进行摊销。它不象过去无形资产商誉要进行摊销,现在商誉并不进行摊销,而是每年终了的时候,我们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那么当商誉减值的情况下,我们要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这就要和企业合并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我们的股权投资的问题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