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岩土工程师:大跨度桥梁颤振稳定性研究(一)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摘要:本文从古典耦合颤振理论、分离流颤振模型和三维桥梁额振分析等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空气动力作用下大跨度桥梁风振稳定性研究的历史,比较全面地综述了桥梁额振稳定性理论由简单到复杂,由解析方法到数值方法、由二维颤振到三维额振以及由多模态参与到全模态参与的发展过程。为了便于定量地比较这几种颤振分析理论和方法的适宜条件和精度,以完全流线形的悬臂机翼和钝体截面的上海南浦大桥为例,计算和分析了颤振临界风速的数值结果。
  关键词:空气动力学 大跨度桥梁 颤振 稳定性 临界风速

  一、前言
  浸没在气流中的任一物体,都会受到气流的作用,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空气力作用。当气流绕过一般为非流线形(钝体)截面的桥梁结构时,会产生涡旋和流动的分离,形成复杂的空气作用力[1].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大时,结构保持静止不动,这种空气力的作用只相当于静力作用;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小时,结构振动得到激发,这时空气力不仅具有静力作用,而且具有动力作用[2].风的动力作用激发了桥梁风致振动,而振动起来的桥梁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空气的流场,改变空气作用力,形成了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机制。当空气力受结构振动的影响较小时,空气作用力作为一种强迫力,引起结构的强迫振动;当空气力受结构振动的影响较大时,受振动结构反馈制约的空气作用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自激力,导致桥梁结构的自激振动。当空气的流动速度影响或改变了不同自由度运动之间的振幅及相位关系,使得桥梁结构能够在流动的气流中不断汲取能量,而该能量又大于结构阻尼所耗散的能量,这种形式的发散性自激振动称为桥梁颤振[3].桥梁颤振物理关系复杂,振动机理深奥,因而桥梁颤振稳定性研究也经历了由古典耦合颤振理论到分离流颤振机理再到三维桥梁颤振分析的发展过程。

  二、古典耦合颤振理论
  尽管由气动弹性影响所引起的机翼动力失稳现象早在人类实现空中飞行梦想的最初年代里已经观察到了,但是非定常机翼颤振理论直到20年代初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 Theodorsen机翼颤振理论
  1922年,Bimbaum利用Prandtl的约束涡旋理论,提出了第一个简谐振动平板机翼的气动升力解析表达式。此后 Theodorsen,Wagner,Glanert,Kussner,Duncan和 Collar等气动老师对二维振动平板的非定常气动力表达式进行了10多年的深入研究[4,5],直到 1935年,才由Theodorsen用势能原理第一次求出了这一问题最完整的解答

?2008年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交流回馈
?200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09年岩土工程师老师辅导,现在报名可赠07、08年课程!
?老师辅导每天24小时不限时间随时反复学习……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