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学校是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但能够实现的前提是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4月3日,作为由北京市教委支持、北京营养师协会主办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营养师培训班”的首批学员――来自北京6个城区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参加了内部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上述两家单位联合盖章的证书。而这也开启了首都学生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新历程――据悉,京城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和营养健康教育人员自此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良好的营养是中小学生智力、身体素质乃至心理发育的基础和保障,但目前存在于中国成年人群中的膳食营养与健康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中也是司空见惯。比如,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相关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奶类摄入量不足,而油脂、盐等摄入量过多;普遍缺乏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再比如,不吃早餐、过多摄入不健康零食和含糖饮料、频繁在外就餐等不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相当普遍。还比如,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症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1―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男、女生肥胖率分别达26.2%和15.2%。此外,中国居民令人忧虑的营养健康状况被主要归咎于“营养盲”比比皆是、人群健康素养普遍低下,基于此,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渐成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2008年底,持续的呼声促成了政策的出台: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从小学到高中的各年龄段学生一年要上多少课时健康教育课。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正确的战略,但一纸政令的下发并不能使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首当其冲是基础薄弱,相关的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1)》指出,不少学校的健康教育老师都由校医、班主任或体育老师兼任,很多任课老师从未接受过有关健康方面的培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学了一些营养相关知识,但均不够全面。许多教师自身缺乏营养知识,不能辨别真伪,往往在网上搜罗一些不够准确全面的营养知识教给了学生,所以,学校的黑板报上常常会令人错愕地出现诸如“食物相克”、“酸碱平衡”等早已被中国营养学会数次批驳的伪科学内容。
“营养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指出,目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双重高涨,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关系着民族的整体素质,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月28日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中提出,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提出的对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的要求,科学引导和有效改善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和饮食行为习惯,构建关注学生营养的良好环境,结合北京市“校园健康膳食促进行动五年计划”,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营养师协会于3月20日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营养师首期培训,以期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中小学生的营养管理及营养膳食教育的专业技能,具备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方面的实践技能。
更多公共营养师行业动态请您持续关注环球网校公共营养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