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第三章 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
第一节 投资估算的编制
一、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一)项目决策的概念
项目决策是指投资者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总之,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准则,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正确的决策是正确估算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二)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合理地估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决策失误,例如项目选择的失误、建设地点的选择错误,或者建设方案的不合理等,会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为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就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决策阶段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起始阶段,决策阶段的工程计价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起着宏观控制的作用。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70%~90%。因此,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
3.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
投资决策是一个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度也不同。如在投资机会和项目建议书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在±30%左右;而在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误差率在±10%以内。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形成相应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和竣工决算价,各造价形式之问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继而实现投资控制目标。
4.工程造价的数额影响项目决策的结果
项目决策影响着项目造价的高低以及拟投人资金的多少,反之亦然。项目决策阶段形成的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的参考依据。因此,项目投资估算的数额,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项目决策。
(三)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在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等。
1.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也称项目生产规模,是指项目在其设定的正常生产营运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在项目决策阶段应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但规模扩大所产生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合理地处理好这几方面间的关系,对确定项目合理的建设规模,从而控制好投资十分重要。
(1)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确定建设规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1)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通过对产品市场需求的科学分析与预测,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状况、及时了解竞争对手情况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项目的最佳生产规模。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生产规模应以市场预测的需求量为限,并根据项目产品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相应调整,确保所建项目在未来能够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建设规模的选择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如项目规模过大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造成项目所需投资资金的筹集困难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将制约项目的规模。
3)市场价格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市场价格预测应综合考虑影响预期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对市场价格做出合理的预测。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选择采用回归法或比价法进行预测。
4)市场风险分析是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风险分析是指对未来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措施。市场风险分析可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2)技术因素。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若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及其装备的来源没有保障,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管理水平跟不上,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规模效益,还会给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造价支出严重浪费。
(3)环境因素。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信条件。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特别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国家对部分行业的新建项目规模作了下限规定,选择项目规模时应予以遵照执行。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确定建设规模,还应分别考虑以下因素:
1)对于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赋存条件等因素。
2)对于水利水电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考虑水的资源量、可开发利用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等因素。
3)对于铁路、公路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影响区域内一定时期运输量的需求预测,以及该项目在综合运输系统和本系统中的作用确定线路等级、线路长度和运输能力等因素。
4)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研究建设项目生产规模与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的关系;新建生产规模属于外延型还是外延内涵复合型,以及利用现有场地、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可能性等因素。
(4)建设规模方案比选。在对以上三方面进行充分考核的基础上,应确定相应的产品方案、产品组合方案和项目建设规模。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经济合理性、市场容量、环境容量以及资金、原材料和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大型、复杂项目的建设规模论证应研究合理、优化的工程分期,明确初期规模和远景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在研究确定其建设规模时还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
1)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目产量与项目费用和收入的变化关系,找出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探求项目合理建设规模。当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继续扩大规模,项目就出现亏损,此点称为项目的最大规模盈亏平衡点。当规模处于这两点之间时,项目盈利,所以这两点是合理建设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为确定合理经济规模的依据之一。
2)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属“对偶现象”。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成本最大,利润最低。因此,有人通过以争取达到项目最低平均成本,来确定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
3)生产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项目中,可采用生产能力平衡法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最大工序生产能力法是以现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工序为标准,逐步填平补齐,成龙配套,使之满足最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要求。最小公倍数法是以项目各工序生产能力或现有标准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基础,并以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小公倍数为准,通过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形成最佳的生产规模。
4)政府或行业规定。为了防止投资项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建设项目规定了规模界限。投资项目的规模,必须满足这些规定。经过多方案比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提出项目建设(或生产)规模的倾向意见,报上级机构审批。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2.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
一般情况下,确定某个建设项目的具体地址(或厂址),需要经过建设地区选择和建设地点选择(厂址选择)两个不同层次、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工作阶段。二者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其中,建设地区选择是指在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适宜配置的区域范围的选择;建设地点选择则是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
(1)建设地区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因此,建设地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2)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条件、能源条件、水源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
3)要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建厂的自然条件。
4)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来源、生活环境、协作、施工力量、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地区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满足这一原则,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避免原料、燃料和产品的长期远途运输,减少运输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缩短流通时间,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但这一原则并不是意味着项目安排在距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等距离范围内,而是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和要求具体对待。例如,对农产品、矿产品的初步加工项目,由于大量消耗原料,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对于能耗高的项目,如铝厂、电石厂等,宜靠近电厂,由此带来的减少电能输送损失所获得的利益,通常大大超过原料、半成品调运中的劳动耗费;而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建设项目,由于大中城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协作配套条件完备、信息灵通,所以其选址宜在大中城市。
2)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在工业布局中,通常是一系列相关的项目聚成适当规模的工业基地和城镇,从而有利于发挥“集聚效益”,对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便于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便于统一建设比较齐全的基础结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此外,还能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提供多种就业机会。
但当工业聚集超越客观条件时,也会带来许多弊端,促使项目投资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各种原料、燃料需要量大增,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延长,流通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增加;第二,城市人口相应集中,形成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大量需求,势必增加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的费用;第三,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增,在本地水源不足时,需要开辟新水源,远距离引水,耗资巨大;第四,大量生产和生活排泄物集中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为保持环境质量,不得不增加环境保护费用。当工业集聚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总和超过生产集聚带来的利益时,综合经济效益反而下降,这就表明集聚程度已超过经济合理的界限。
(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遵照上述原则确定建设区域范围后,具体的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项目建设条件、产品生产要素、生态环境和未来产品销售等重要问题,受社会、政治、经济、国防等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所在地点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发展。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决策。
1)选择建设地点(厂址)的要求:
①节约土地,少占耕地,降低土地补偿费用。项目的建设尽量将厂址选择在荒地、劣地、山地和空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力求节约用地。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节省土地的补偿费用,降低工程造价。
②减少拆迁移民数量。项目建设的选址、选线应着眼少拆迁、少移民,尽可能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减少或不发生拆迁安置费,降低工程造价。若必须拆迁移民,应制定详尽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方案,充分考虑移民数量、安置途径、补偿标准、拆迁安置工作量和所需资金等,作为前期费用计人项目投资成本。
③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土壤耐压力应满足拟建厂的要求,严防选在断层、熔岩、流沙层与有用矿床上以及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滑坡区。建设地点(厂址)的地下水位应尽可能低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面。
④要有利于厂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厂区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满足生产安全要求。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5%~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程量,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
⑤应尽量靠近交通运输条件和水电供应等条件好的地方。建设地点(厂址)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和未来的运营成本;建设地点(厂址)应设在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便于取得的地方,有利于施工条件的满足和项目运营期间的正常运作。
⑥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的项目,不能建在城市的上风口,以免对整个城市造成污染;对于噪声大的项目,建设地点(厂址)应远离居民集中区,同时,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减弱噪声的干扰;对于生产或使用易燃、易爆、辐射产品的项目,建设地点(厂址)应远离城镇和居民密集区。
上述条件的满足与否,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建设期限,还关系到项目投产后的运营状况。因此,在确定厂址时,也应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最佳建设地点(厂址)。
2)建设地点(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在进行厂址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除比较上述建设地点(厂址)条件外,还应具有全寿命周期的理念,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项目投资费用。包括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土石方工程费、运输设施费、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费、动力设施费、生活设施费、临时设施费、建材运输费等。
②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包括原材料、燃料运人及产品运出费用,给水、排水、污水处理费用,动力供应费用等。
3)建设地点(厂址)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选址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不仅是寻求合理的经济和技术决策的必要手段,还是项目选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选址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搜集,拟订项目选址的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最佳厂址方案。建设地点(厂址)比较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条件比较、建设费用比较、经营费用比较、运输费用比较、环境影响比较和安全条件比较。
3.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法。在建设规模和建设地区及地点确定后,具体的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成本以及建成后的运营成本。技术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必须遵照以下原则,认真评价和选择拟采用的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
1)先进适用。这是评定技术方案最基本的标准。保证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是首先要满足的,它能够带来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优势。但在技术方案选择时不能单独强调先进而忽略适用,而应在满足先进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力,考察工艺技术是否符合我国的技术发展政策。总之,要根据国情和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先进与适用的关系。对于拟采用的工艺,除了必须保证能用指定的原材料按时生产出符合数量、质量要求的产品外,还要考虑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包括原有设备能否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市场需求、原材料种类等)是否相适应,特别要考虑到原有设备能否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跟上。
2)安全可靠。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或工艺,必须经过多次试验和实践证明是成熟的,技术过关、质量可靠、安全稳定、有详尽的技术分析数据和可靠性记录,并且生产工艺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安全、高效运行,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核电站、产生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项目(比如油田、煤矿等)及水利水电枢纽等项目,更应重视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经济合理。经济合理是指所用的技术或工艺应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要求综合考虑所用工艺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可行性研究中可能提出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各方案的劳动需要量、能源消耗量、投资数量等可能不同,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等方面可能也有差异,应反复进行比较,从中挑选最经济合理的技术或工艺。
(2)技术方案选择的内容:
1)生产方法选择。生产方法是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制作方法,生产方法直接影响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一般在选择生产方法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研究分析与项目产品相关的国内外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并预测发未来展趋势,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方法;②研究拟采用的生产方法是否与采用的原材料相适应,避免出现生产方法与供给原材料不匹配的现象;③研究拟采用生产方法的技术来源的可得性,若采用引进技术或专利,应比较所需费用;④研究拟采用生产方法是否符合节能和清洁的要求,应尽量选择节能环保的生产方法。.
2)工艺流程方案选择。工艺流程是指投人物(原料或半成品)经过有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选择工艺流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工艺流程方案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②研究工艺流程各工序间的合理衔接,工艺流程应通畅、简捷;③研究选择先进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提高收益;④研究选择主要工艺参数;⑤研究工艺流程的柔性安排,既能保证主要工序生产的稳定性,又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使生产的产品在品种规格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工艺方案的比选。工艺方案比选的内容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可靠程度和技术对产品质量性能的保证程度、技术对原材料的适应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自动化控制水平、估算本国及外国各种工艺方案的成本、成本耗费水平、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技术经济指标等。工艺改造项目工艺方案的比选论证,还应与原有的工艺方案进行比较。比选论证后提出的推荐方案,应绘制主要的工艺流程图,编制主要物料平衡表,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水、电、气等的消耗量等图表。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4.设备方案
在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后,应根据工厂生产规模和工艺过程的要求,选择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设备的选择与技术密切相关,二者必须匹配。没有先进的技术,再好的设备也没用,没有先进的设备,技术的先进性无法体现。
(1)设备方案选择应符合的要求:
1)主要设备方案应与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相适应,并满足项目投产后生产或使用的要求。
2)主要设备之间、主要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的生产或使用性能要相互匹配。
3)设备质量应安全可靠、性能成熟,保证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
4)在保证设备性能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
5)选择的设备应符合政府部门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2)设备选用应注意处理的问题:
1)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凡国内能够制造,且能保证质量、数量和按期供货的设备,原则上必须国内生产,不必从国外进口;凡只要引进关键设备就能由国内配套使用的,就不必成套引进。
2)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有时一个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时,为了考虑各供应厂家的设备特长和价格等问题,可能分别向几家制造厂购买,这时,就必须注意各厂所供设备之间技术、效率等方面的衔接配套问题。为了避免各厂所供设备不能配套衔接,引进时最好采用总承包的方式。还有一些项目,一部分为进口国外设备,另一部分则引进技术由国内制造。这时,也必须注意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3)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主要应注意本厂原有国产设备的质量、性能与引进设备是否配套,以免因国内外设备能力不平衡而影响生产。对于利用原有厂房安装引进设备的项目,应全面掌握原有厂房的结构、面积、高度以及原有设备的情况,以免设备到厂后安装不下或互不适应而造成浪费。
4)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的配套问题。应尽量避免引进设备所用的主要原料需要进口,如果必须从国外引进时,应安排国内有关厂家尽快研制这种原料。采用进口设备,还必须同时组织国内研制所需备品备件问题,避免有些备件在厂家输出技术或设备之后不久就被淘汰,从而保证设备长期发挥作用。另外,对于进口的设备,还必须懂得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否则设备的先进性就可能达不到充分发挥。在外商派人调试安装时,可培训国内技术人员及时学会操作,必要时也可派人出国培训。
5.工程方案
工程方案构成项目的实体。工程方案选择是在已选定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的基础上,研究论证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方案,包括对于建筑标准的确定。
(1)工程方案选择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项目的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时,应满足生产和使用的要求。分期建设的项目,应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2)适应已选定的场址(线路走向)。在已选定的场址(线路走向)的范围内,合理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上、地下管网的位置。
3)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结构和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政府部门或者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4)经济合理。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
(2)工程方案研究内容:
1)一般工业项目的厂房、工业窑炉、生产装置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方案,主要研究其建筑特征(面积、层数、高度、跨度),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特殊建筑要求(防火、防爆、防腐蚀、隔声、隔热等),基础工程方案,抗震设防等。
2)矿产开采项目的工程方案主要研究开拓方式,根据矿体分布、形态、地质构造等条件,结合矿产品位、可采资源量,确定井下开采或者露天开采的工程方案。这类项目的工程方案将直接转化为生产方案。
3)铁路项目工程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以及通信信号等方案。
4)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方案。水利水电枢纽和水库工程主要研究坝址、坝型、坝体建筑结构、坝基处理以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方案。同时,还应研究提出库区移民安置的工程方案: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6.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项目一般会引起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状况、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确定场址方案和技术方案时,对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识别和分析拟建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并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比选和优化环境保护方案。
(1)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工程建设项目应注意保护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水土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植被、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环境保护措施应坚持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功能规划的整体要求。
2)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要求。
3)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措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好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求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
5)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利用,对项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应提出回水处理和再利用方案。
(2)环境治理措施方案:
对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污染源和排放的污染物等,应根据其性质的不同,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1)废气污染治理,可采用冷凝、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方法。
2)废水污染治理,可采用物理法(如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蒸发结晶、高磁分离等)、化学法(如中和、化学凝聚、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法(如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气泡悬上分离、汽提吹脱、吸附萃取等)、生物法(如自然氧池、生物滤化、活性污泥、厌氧发酵)等方法。
3)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有毒废弃物可采用防渗漏池堆存;放射性废弃物可采用封闭固化;无毒废弃物可采用露天堆存;生活垃圾可采用卫生填埋、堆肥、生物降解或者焚烧方式处理;利用无毒害固体废弃物加工制作建筑材料或者作为建材添加物,进行综合利用。
4)粉尘污染治理,可采用过滤除尘、湿式除尘、电除尘等方法。
5)噪声污染治理,可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措施。
6)建设和生产运营引起环境破坏的治理。对岩体滑坡、植被破坏、地面塌陷、土壤劣化等,也应提出相应治理方案。
(3)环境治理方案比选:
对环境治理的各局部方案和总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推荐方案。环境治理方案比选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技术水平对比,分析对比不同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和可得性。
2)治理效果对比,分析对比不同环境保护治理方案在治理前及治理后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能否满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3)管理及监测方式对比,分析对比各治理方案所采用的管理和监测方式的优缺点。
4)环境效益对比,将环境治理保护所需投资和环保措施运行费用与所获得的收益相比较,并将分析结果作为方案比选的重要依据。效益费用比值较大的方案为优。
二、投资估算的概念及其编制内容
(一)投资估算的含义及作用
1.投资估算的含义
投资估算是在投资决策阶段,以方案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文件为依据,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依据,对拟建项目所需总投资及其构成进行的预测和估计;是在研究并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技术方案、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厂址方案、工程建设方案以及项目进度计划等的基础上,依据特定的方法,估算项目从筹建、施工直至建成投产所需全部建设资金总额并测算建设期各年资金使用计划的过程。投资估算的成果文件称作投资估算书,也简称投资估算。投资估算书是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以及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因此,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是可行性研究乃至整个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2.投资估算的作用
投资估算作为论证拟建项目的重要经济文件,既是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又是该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值。投资估算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决策、造价控制、筹集资金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也是编制项目规划、确定建设规模的参考依据。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后,其投资估算额将作为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投资限额,即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3)项目投资估算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投资估算一经确定,即成为限额设计的依据,用以对各设计专业实行投资切块分配,作为控制和指导设计的尺度。
(4)项目投资估算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项目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
(5)项目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6)投资估算是建设工程设计招标、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工程设计招标阶段,投标单位报送的投标书中包括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性分析,招标单位根据投资估算对各项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衡量、比较,在此基础上,择优确定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
(二)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1.国外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在英、美等国,对一个建设项目从开发设想直至施工图设计期间各阶段项目投资的预计额均称估算,只是因各阶段设计深度、技术条件的不同,对投资估算的准确度要求有所不同。英、美等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投资设想阶段的投资估算。在尚无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也未进行设备分析的情况下,即根据假想条件比照同类已投产项目的投资额,并考虑涨价因素编制项目所需投资额。这一阶段称为毛估阶段,或称比照估算。这一阶段投资估算的意义是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工作,此阶段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较低,允许误差大于±30%。
(2)投资机会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此时应有初步的工艺流程图、主要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及项目建设的地理位置等条件,故可套用相近规模厂的单位生产能力建设费用来估算拟建项目所需的投资额,据此初步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或审查项目引起投资兴趣的程度。这一阶段称为粗估阶段,或称因素估算,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误差控制在±30%以内。
(3)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此时已具有设备规格表、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尺寸、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各建筑物的大致尺寸、公用设施的初步位置等条件。此时期的投资估算额,可据此决定拟建项目是否可行,或据此列入投资计划。这一阶段称为初步估算阶段,或称认可估算。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20%以内。
(4)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此时项目的细节已请楚,并已进行了建筑材料、设备的询价,亦已进行了设计和施工的咨询,但工程图纸和技术说明尚不完备。可根据此时期的投资估算额进行筹款。这一阶段称为确定估算,或称控制估算。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10%以内。
(5)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此时应具有工程的全部设计图纸、详细的技术说明、材料清单、工程现场勘察资料等,故可根据单价逐项计算,从而汇总出项目所需的投资额。可据此投资估算控制项目的实际建设。这一阶段称为详细估算,或称投标估算。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5%以内。
2.我国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投资估算涉及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阶段,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还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因此,应全面准确地对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进行投资估算。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建设项目规划阶段,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此阶段是按项目规划的要求和内容,粗略估算建设项目所需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允许误差大于+30%。
(2)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项目建议书阶段,是指按项目建议书中的产品方案、项目建设规模、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企业车间组成、初选建厂地点等,估算建设项目
所需投资额。此阶段项目投资估算是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判断项目是否需要进行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30%以内。
(3)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指在掌握更详细、更深入的资料的条件下,估算建设项目所需投资额。此阶段项目投资估算是初步明确项目方案,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供依据,同时是判断是否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20%以内。
(4)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较为重要。是对项目进行较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并比选出最佳投资方案的依据。此阶段的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后,即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10%以内。
(三)投资估算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1 2007规定,投资估算按照编制估算的工程对象划分,包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单项工程投资估算和单位工程投资估算等。投资估算文件一般由封面、签署页、编制说明、投资估算分析、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估算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组成。
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编制范围。说明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中所包括的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和费用;如有几个单位共同编制时,说明分工编制的情况。
(3)编制方法。
(4)编制依据。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投资、用地和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当设计规模有远、近期不同的考虑时,或者土建与安装的规模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后再综合。
(6)有关参数、率值选定的说明。如地拆迁、供电供水、考察咨询等费用的费率标准选用情况。
(7)特殊问题的说明(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必须说明的价格的确定;进口材料、设备、技术费用的构成与技术参数;不包括项目或费用的必要说明等。
(8)采用限额设计的工程还应对投资限额和投资分解作进一步说明。
(9)采用方案比选的工程还应对方案比选的估算和经济指标作进一步说明。
2.投资估算分析
投资估算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投资比例分析。一般建筑工程要分析土建、装饰、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动力等主体工程和道路、广场、围墙、大门、室外管线、绿化等室外附属工程占总投资的比例;一般工业项目要分析主要生产项目(列出各生产装置)、辅助生产项目、公用工程项目(给排水、供电和通信、供气、总图运输及外管)、服务性工程、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占建设总投资的比例。
(2)分析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占建设总投资的比例;分析引进设备费用占全部设备费用的比例等。
(3)分析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4)与国内类似工程项目的比较,分析说明投资高低的原因。
3.总投资估算
总投资估算包括汇总单项工程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计算建设期利息等。
4.单项工程投资估算
单项工程投资估算中,应按建设项目划分的各个单项工程分别计算组成工程费用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
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应按预期将要发生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种类,逐项详细估算其费用金额。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估算人员应根据项目特点,计算并分析整个建设项目、各单项工程和主要单位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三、投资估算的编制
(一)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要求及步骤
1.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
依据建设项目特征、设计文件和相应的工程计价依据,对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进行估算,并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是指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进行工程计量以及价格确定,与工程计价有关参数、率值确定的基础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2)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
(3)工程勘察与设计文件,图示计量或有关专业提供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清单。
(4)行业部门、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或行业协会等编制的投资估算办法、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规定)、综合单价、价格指数和有关造价文件等。
(5)类似工程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
(6)工程所在地的同期的人工、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建筑、工艺及附属设备的市场价格和有关费用。
(7)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发布的价格指数、利率、汇率、税率等有关参数。
(8)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设计文件、图纸等。
(9)其他技术经济资料。
2.投资估算的编制要求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委托有相应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2)应根据主体专业设计的阶段和深度,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所采用生产工艺流程的成熟性,以及编制单位所掌握的国家及地区、行业或部门相关投资估算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合理、可靠、完整程度,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进行编制。
(3)应做到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不漏项,不提高或降低估算标准,计算合理,不少算、不重复计算。
(4)应充分考虑拟建项目设计的技术参数和投资估算所采用的估算系数、估算指标在质和量方面所综合的内容,应遵循口径一致的原则。
(5)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等,将所采用的估算系数和估算指标价格、费用水平调整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投资估算编制年的实际水平。对于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如建设用地费和外部交通、水、电、通信条件,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等差异所产生的与主要生产内容投资无必然关联的费用,应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6)应对影响造价变动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市场的变动因素,充分估计物价上涨因素和市场供求情况对项目造价的影响,确保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
(7)投资估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要求,并尽量减少投资估算的误差。
3.投资估算的编制步骤
根据投资估算的不同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一般包含静态投资部分、动态投资部分与流动资金估算三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完成工程项目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
(2)在静态投资部分的基础上,估算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完成工程项目动态投资部分的估算。
(3)估算流动资金。
(4)估算建设项目总投资。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