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案例中,搅拌站对水泥的选择是不正确的。 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导致干缩裂缝,对混凝土抗渗防漏不利,故不宜选择硅酸盐水泥。 六大常用水泥中,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不宜使用矿渣水泥。
(2)混凝土收缩裂缝防治专项方案中应有如下防治措施: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2)根据现场情况、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由有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合适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确保搅拌质量;
3)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4)确保混凝土及时养护,并保证养护质量满足要求;
5)当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时,如仍有塑性,可采取重新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方法,并加强养护;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撒入干水泥粉,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布进行封闭处理。
(3)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值的补强处理方式不妥。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值时,施工单位应提请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处理方案必须经监理审核同意后方能施工,故施工单位经企业白身技术中心验算后出具方案即组织实施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4)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的防治措施如下:
1)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3)配制混凝土必须按重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要准确;
4)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6)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7)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
8)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等措施。
(5)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原因分析如下: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人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浇筑水平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治理措施如下: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对于目前不渗漏,但有明显缺陷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