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五)情绪发展
1.对于婴儿理解或解释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心理学家称之为(B)
A 模式识别 B 社会性参照 C 心理理论 D 同化
社会性参照 (Social referencing):在不确定情境下,儿童从自己母亲(或其他熟悉者)那里搜寻情绪信息,而后再采取行动趋近或躲避。
2.引起婴儿怯生的陌生人的主要特点是(C)
A 人的身高 B 人的性别 C 人的脸部特征 D 人的年龄
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陌生人都感到害怕。婴儿对陌生儿童显示了积极温和的反应。说明婴儿对陌生的成人感到害怕,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矮大小不是原因,脸部特征才是重要的原因。
3.哈洛的恒河猴研究表明(B)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营养
关于母爱剥夺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以H.哈洛对恒河猴的假母的研究最为著名。他用两个人造母猴:一个是用金属做的,一个是用细毛布做的,对小猴进行实验。结果:小猴总是依恋后者。哈洛认为,小猴对母猴依恋的主要原因是温暖的皮毛的感觉(见彩图幼猴更依恋有毛布外罩的人造“母亲”、H.哈洛抱着幼猴,幼猴正看着它那钢丝制的“母亲”)。因此,母爱或对母亲的依恋不是天生的,而是与婴儿期的经验有关。
4.儿童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有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调解能力与他们对刺激源的社会认知,以及对自己和他人情绪反应的理解或推测能力有关。还有研究发现,年幼儿童难以准确理解他人的悲痛,不幸,以致不能恰当地调解自己对这些情境的情绪反应,如他们在看到他人承受消极情绪时,自己却体验到了积极的情绪。
5.研究发现,儿童从2岁到5岁,对想象中的生物、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减少了,对噪声、陌生人等的害怕增加了。(×)
0-6个月: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6.大约9个月时,儿童开始表现出社会参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