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郭念锋经自1986年至1999年的审慎思考,结合临床案例的对比分析,再对各种心理学理论重新学习,最后认定,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出发,才能摆脱当今临床心理学“各执真理一面”的局限,去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以及心理诊断、咨询和矫治等问题。只有把握住“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
一、基本概念
(一)人性
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叫做人性。就其本质而言,人性是人的三种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体。
三种基本属性是:
1.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它体现为,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
2.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它体现为,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的探究反射,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3.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它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人类”这一概念的内涵中,三种基本属性缺一不可,而且无可附加其他内容。在心理学中提出“人性”概念,只是从心理学角度回答“人性是什么”。不回答“人性怎么样”和“人性怎么办”,那是伦理学和教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人性心理学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人性心理学,不再把心理现象单纯地定义为“脑的功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明确地提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三)心理动力
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不是来自任何神秘之处,仅仅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1.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2.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3.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三种人性的本能,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大脑皮质如何将本能的东西转化为心理形式的主观体验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宁肯承认自己的无知,也不愿去做无根据的猜想和推断。
(四)个性心理
人性心理学认为,“一般人性”是抽象的概念。具体的、真实存在的人性,是它在具体人群或具体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作为抽象的概念,人性是统一的;作为具体表现,人性则是千差万别的。作为人性具体表达的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心理的差异有两大类型,1.彼此有差异的群体心理;2.彼此有差异的个体心理。 通常所谓“个性心理”,就是指彼此有差异的个体心理,或称作“个体的心理差异”。
在种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生存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地域的人,虽然都属于人类,但是,由于生存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同,依附的社会群体文化不同,所以,他们接收的信息,依附的社会文化也就有不同。为此,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在心理特点上也有所差异。这一点,早被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所证实。群体心理差异如此,个体心理差异亦如此。个体心理发育的年龄阶段,恰似人类群体的不同发展时期,而个体发育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同样是造成个体心理差异的充分条件。这也被发展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如果说,群体心理差异是由于不同群体的生物学差异(基因)在不同生存条件下的表达,那么,个体的心理差异(个性心理)也可以说是不同个体的生物学差异在不同生存条件下的表达。
个性心理总是遵循生物学规律,因袭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在人类不同的认知水平制约下渐渐形成的。理想的个性心理,只能在理想的、无矛盾冲突的条件下生成。但是,这种条件不存在,所以,理想的个性只是一种抽象概念,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要矛盾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个性心理。
(五)情绪与健康
人有三种发自人性本能的需求,需求获得满足,产生正向的、有利于健康的情绪,否则,产生负向的、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二、对心理诊断、咨询和治疗的认识
人性心理学认为,各种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就其内在原因来说,是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
按以上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人性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就不能停止在症状学的水平上。应当全面收集与三种基本属性相关的资料,经过对比、综合,最后在症状的背后,从人性的内涵中找到造成症状的主、次原因。
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