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心理咨询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恶补之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态度

|0·2012-11-09 16:23:04浏览0 收藏0

    第十一章 社会态度

    第1节态度概述
1、态度及其结构
1) 态度的定义
答: 目前,社会心理学家对态度概念的理解并未取得一致,但在具体的态度定义上,较为典型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认为态度是一种评价或情感反应。 第二,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与神经的准备状态,它是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反应,起着指导性或一致性的作用。第三,将态度笼统看成认知、情感和意动成分的复合体,它影响人们理解、感受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应的方式。第四,对于态度有比较完整的定义是迈尔斯指出的,态度是对某事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五,我国学者金盛华等人则认为: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的倾向。” 评价性反应:指对某种事物的价值予以评定的历程。中介变量:是指它不是可触摸的具体客体,而是一种假设的建构,可以推断出,但无法直接观察。
2) 态度的构成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动成分)
答:分析态度时,要涉及三个维度:情感(即态度的情感特色);行为意向(即态度的行为倾向性);认知(即态度的信念、认知部分)。态度的三个维度构成了知、情、意三个因素。它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注意什么样的对象及怎样加工有关对象的信息、决定着有关对象的体验,也决定着有关对象进行反应的先定倾向。
认知成分
答: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向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态度的认知成分规定了态度的对象。态度的认知成分区别于一般的事实认知,通常具有偏见的性质。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是在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可以通过新经验的建立而获得改变。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情感成分
答: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态度是评价性的,但它涉及喜欢不喜欢。态度定义的中心论点是假定人们具有某种态度后,即有一种情绪反应。态度的情感倾向有认知因素的直接支持,这一点是态度情感体验与一般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行动成分
答:态度的行动成分有两方面含义:①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②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态度的行动成分还不是行动本身,而是做出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
2、态度的性质
1) 习得性
答:人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获得了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选择。态度作为习得的心理状态,可以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个人新的社会学习经验的建立而改变。态度的改变是人适应生活变化,心理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面。
2) 对象性
答:态度是与一定的具体对象相关联的。个体所持有的任何态度都是茛指向某一具体对象的,或者是某一人、某一群体,或者是某一事物。
3) 稳定性与持续性
答:态度作为有一定指向,有一定认知观念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一致性:它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于一致。
4) 内在性
答:态度是个体对内在对象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不能被直接观察到。
2、态度与行为
1) 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研究(拉皮埃尔1934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对态度可以预测行为的命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 态度与行为确实一致的研究(佩因罗德1983年在其(社会心理学>概括了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问题,反映了既有研究揭示的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提出的三个原则:(1)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2)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 (3)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
3)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行为与态度选择决定于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
人们的实际行为要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答:一是作为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一是存在于外部的情境压力。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的函数。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第2节态度的理论
1、强化理论
答:行为主义关于态度形成与变化的理论就被称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看做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按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的,强调在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联想、强化以及模仿,其中强化是基本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一致论
答:认知派的一致性理论虽然都强调不一致,不平衡产生的压力导致了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但是,他们的理论见解又各不相同。
1) 海德的平衡理论
答:海德提出了社会认知中的一致概念。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存在着一种趋向于平衡状态的运动。
2) 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的调和论
答: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于1955年在扩展海德的平衡理论中提出了调和论,认为当态度间出现不平衡时,往往是通过中和他们肯定或否定特性的程度或大小来解决的。
调和理论在两个方向上扩展了平衡理论:
(1)在定量的条件下提出了该理论,所以能够用其测量态度的变化程度和方向。
(2)当个体态度体系中出现不平衡状态时,可以同时改变对两个附象的态度,从而使平衡更容易达到。
3) 贾斯庭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1959年费斯庭格提出来的。认为人们的诸多认知因素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即相互独立的关系和相互关联的关系。而后者又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相互不协调两种情况
减小或消除不协调的认知方法
答:改变有关的行为成分,如抽烟者停止抽烟。改变或否认不协调认知因素中的一方。如否认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或者否认抽烟厉害。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的双方的强度。引入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第3节态度的改变
1、态度改变的含义和意义态度改变的含义
答:所谓态度的改变既包括对态度中认知成分的改变,也包括对态度中情感成分和行动意向成分的改变。
态度的改变按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答:一类属于方向性的变化,如从反对的态度转变为支持的态度,或从喜爱的态度变为厌恶的态度,这种变化又称为不一性改变;另一类属于强度的变化,如从稍微反对变为坚决反对,或从厌恶变为憎恨,这种变化改变原来态度的强度,但不改变态度的方向,所以又称为一致性改变。
改变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答:改变自己的态度,通常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和交往中需要的。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为了密切人际交往,为了提工作效率,适当改变自己的态度,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对人提奉的基本要求。总之,态度的改变对于一个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贡献都是极其重要的。
2、态度改变的制约因素
答:态度主体身上的态度变化,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宣传说服者变量即信息的提供者自身的因素;信息变量;渠道变量即沟通的途径及信息接受者变量,指接受信息的主体本身。
1) 信息宣传者的影响因素(信息宣传者的威信、信息宣传者的吸引力、信息宣传者的动机指向)
2) 信息变量因素(单方面信息与双方面信息、信息对恐惧情绪的唤起)
3) 宣传渠道变量(直接参与方式、大众传播媒介)
4)信息接受者变量(个人的个性特点、即有态度的特征) 个人的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的影响、人格特征、认知需要、自我防御程度) 即有态度的特征(社会心理学家因斯科(1967)指出:信息传播影响态度改变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信息传播者的立场与信息接受者的态度的差距。)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第4节态度的测量
答:态度虽然是个人内部比较稳定的结构,无法直接被观察到,但是却可以从人们的外在言语、行为及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因而也是可以测量的。态度的测量技术在20世纪30―40年代兴起,主要有量表法、生理反应测量法和投射测验法。
1、量表法
1) 瑟斯通量表(瑟斯通和其助手凯夫在1929年发表的<态度的测量>提出这种测量方法,称为“主观外显相等间距法”) 瑟斯通量表方法步骤?
答:a、首先选择被限定想要测量的态度对象b、通过广泛调查提出对有关态度对象的简单明了的各种问题,并将它们作为原始题目。c、将确定好的问题分别写到卡片上,制成卡片。d、从态度测量将要针对的群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足够大的代表性样本,e、请审定人按11点量表,平均分为11个等级去客观、独立地评定每个题目所体现的对态度对象的肯定或否完,并按11个等级分为11组。f、计算出每一题目上所有审定人评分的平均数,同时得出每一题目的分配曲线。
2) 利科特量表――总加量表(1932年,心理学家利科特提出了一种态度量表――总加量表。)
总加量表具体编制如下?
答:a、针对一定的态度对象,通过广泛调查,拟订一系列备选题目。b、然后抽取一个态度测量对象群体的代表性样本施测,请他们以5点等级量表对每一个题目评分,c、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最后保留与量表总分相关高的题目,删去相关低的题目。
3) 语义差异量表(1957年,奥斯古德等人提出了语义差异量表。其基本方法是用两极性的形容词对来评价态度对象。
语义差异量表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答:(1)情感倾向性维度,主要是有关态度对象的好坏,美丑等范畴; (2)力量维度,主要是有关态度对象的强弱等范畴; (3)活动维度,主要是有关态度对象快、慢等速度范畴。4)社会距离量表(1925年,博格多斯在他的(测量社会距离>一书中提出了社会距离量表。该量表是一种单维量表,它只适用于某一态度对象。
2、生理反应测量法
答:生理反应测量是通过检查被试者的生理状况来测定态度的一种方法。生理反应主要测定人们态度的情感因素。
3、投射测验法
答:投射技术是一种典型的人格测量技术,但也是一种通过间接的方法来了解人们对某事、某人的态度的方法
1)主题统觉测验
答:主题统觉测验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图片,要求根据图片的内容编一个故事。随着人们心理准备状态的不同,所联想出的故事也不相同,而在编故事时,被试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投射进去,从而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
2)造句测验
答:造句测验是事先准备好几个有关某一事物的未完成句子,让被试把句子写完,从中可以反映被试的态度。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