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一定的事物作媒介来认识事物。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事物或现象靠我们的感知是无法直接反映的。但是,我们通过思维,可以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其它事物为媒介,经过头脑的加工,间接地认识这些事物或现象。思维的间接性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事物认识他事物,实现认识过程的由此及彼。例如,地质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 40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以此推断“世界屋脊”在远古是一片汪洋大海。二是我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其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性联系或变化,实现对事物认识的由表及里。例如,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以及化验、仪器检查等手段,对病人内部器官的病变作出诊断;地震工作者根据大地磁场的变化和动物的异常表现,提前做出准确的地震预报等等。三是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这个符号系统,摆脱具体情景的束缚来间接地认识事物。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讲解、书面上的文字介绍来认识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和现象。因此,正是借助思维的间接性,我们才可以摆脱感官和时空的限制,延伸和超越感知的局限,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思维的概括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例如,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等。二是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规律性联系的结论。例如,多次看到“月晕”就“刮风”,地砖“潮湿”就“下雨”等现象,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思维的概括性反映着人们对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与规律性的认识,一切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和法则等都是经过思维的结果,都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例如,劳动人民总结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民谚,就是在多次感知这种气象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找出了月晕、础润与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而对未来事物作出的一种间接判断,而这种判断正是先有思维的概括性而获得的。同时,思维的间接性可以使人们摆脱具体事物或现象的限制,概括地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化和无限扩展,以增强人们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控制与改造能力。
(二)思维与感知的关系
思维与感觉、知觉等心理现象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它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水平都不相同。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知觉只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与个别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的反映;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及其必然联系的反映。例如,当人们对“水”进行研究时,通过感觉和知觉只能认识水的颜色、形态和温度。而通过思维能舍弃水的颜色、形态和温度等具体特征,而认识到水在大气压力760毫米水银柱时,温度降低致零度会结冰;增加到一百度会沸腾,进而变成蒸汽等水与大气压力、温度的规律性联系。从反映的形式看,感觉和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借着于一定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从反映水平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起始环节,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感知的深化和飞跃,是认识过程中复杂、高级的阶段,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并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正因为如此,通过思维,我们才能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现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2012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