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心理咨询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前复习: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

环球网校·2017-04-24 13:10:29浏览138 收藏13
摘要   【摘要】环球网校温馨提示:心理咨询师考试已进入备考阶段,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统复习,心理咨询师频道为心理咨询师学员整理了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前复习: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主要讲社会心理

  【摘要】环球网校温馨提示:心理咨询师考试已进入备考阶段,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统复习,心理咨询师频道为心理咨询师学员整理了“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前复习: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主要讲社会心理学考点。请仔细阅读。

  最新资讯:2017年上半年各地心理咨询师准考证打印信息

心理咨询师免费题库-章节知识点练习题

  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频道为您提供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知识)

  作用个体的信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由此形成的知觉分别是物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

  1、(1)定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知觉”还包括判断、推理与解释,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有所不同,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

  (2)影响的主观因素包括认知者的经验、动机与兴趣、情绪。

  2、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主要作用:影响注意对象的选择(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影响记忆(记住的是对他有意义的或是以前知道的东西)、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二、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1、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

  2、印象形成效应(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首因效应:最初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近因效应:最新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以偏概全,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3)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3、信息整合模式: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1)加法模式: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会的总和(2)平均模式:将各种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3)加权平均模式:不仅考虑积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还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不是依据简单平均分数,而是依据加权平均分数(4)中心品质模式: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4、印象管理(1)定义:①(印象控制或印象整饰),指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②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2)作用: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交技巧,人际交往中,个体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3)常用策略包括: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投其所好。自我抬高: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三、归因

  1、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①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②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③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叫综合归困(2)稳定性原因(内因:人格特征、能力;外因:工作性质与难度)与易变性原因(内因:人的情绪;外因,气候条件)(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可控性原因的归因,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做出准确的预测。

  3、控制点理论:20世纪50、60年代,罗特提出的一种具体归因倾向理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1)内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认为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态度与行为符合社会期待(2)外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观点和行为与内控者恰好相反。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询师论坛,将有更多心理咨询师考友与您一起备考。

  编辑推荐:

  2017年上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20日

  各省市2016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汇总|心理咨询师首页|考试交流论坛

  【摘要】环球网校温馨提示:心理咨询师考试已进入备考阶段,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统复习,心理咨询师频道为心理咨询师学员整理了“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前复习: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主要讲社会心理学考点。请仔细阅读。

  最新资讯:2017年上半年各地心理咨询师考试准考证打印信息

心理咨询师免费题库-章节知识点练习题

  4、归因原则(1)不变性:1958年,归因思想的创始人海德提出,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2)折扣:1972年,凯利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3)协变:1967年,凯利提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人们可能通过三种特殊的信息(即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信息)来进行归因,也被称做三维理论。三者都高外归因;特异低、共同低、一致高,内归因。(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频道为您提供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知识)

  5、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①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②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③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困。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向我价值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④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对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观察位置: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询师论坛,将有更多心理咨询师考友与您一起备考。

  编辑推荐:

  2017年上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20日

  各省市2016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汇总|心理咨询师首页|考试交流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