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统计业务知识》知识点:人口与就业统计(6)
(三) 劳动力及就业统计
劳动力统计关注两个概念:一是经济活动人口,即已经形成的劳动;
二是就业者,即实际被经济过程利用的劳动力。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之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从供应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投入经济过程的劳动力规模。
理解点:首先要适合劳动年龄,一般是指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第二要具有劳动能力和愿意劳动,是正在参加社会劳动或有可能参加社会劳动并表
现出就业意愿的人口。
实际上经济活动人口就是就业与失业人员之和。
就业人员:又称从业人员或社会劳动者,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反映经济活动人口中被经济过程所实际利用的劳动力数量。
在城镇劳动力调查中,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只要符合下述条件,就应列为就业人口:第一,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益,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以上的劳动;第二,由于休假、学习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
失业人员:与就业人员对应存在,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其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在目前的统计制度中,在城镇劳动力调查中,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要同时符合下述各项条件,才能列为失业人口:第一,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益的劳动,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第二,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其间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第三,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
以经济活动人口为基础,计算劳动就业率和失业率,分别反映具有就业要求的人群中实际就业的程度和失业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就业率=就业人员数/经济活动人口数
失业率=失业人员数/经济活动人口数。
劳动力结构统计的前提是分组。
【例题8-6】根据表8-6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
表8-6 中国就业人员产业结构
年份 |
就业人员数(万人) |
构成(%)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
40152
42361
48973
63909
67947
71150 |
70.5
68.7
62.4
60.1
52.2
50.0 |
17.3
18.2
20.8
21.4
23.0
22.7 |
12.2
13.1
16.8
18.5
24.8
27.3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1)》
由表8-6可见,到2000年,中国就业者的产业构成仍然以第一产业占最大比例。但逐年呈下降趋势。1978年为70.5%,到2000年为50.0%。从1978年到2000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从业人员在逐年增加,1978年为40152万人,到2000年为71150万人,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与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年减少,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从1978年的12.2%到2000年的27.3%,说明 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
2012年统计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2011年统计师考试考后交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