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方式。所谓粗放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下,主要领先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的增长。
如何测度经济增长究竟属于粗放型增长还是集约型增长呢?我们可以用索洛的余值法加以测度。
假如不存在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完全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即在粗放型增长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生产要素增长率即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的高低,于是就有下列方程式:
例如,如果劳动产出弹性为0.8,资本产出弹性为0.2,全部要素投入量增长4%,则经济增长率即为4%(G=0.8×4%+0.8×4%)。显然,4%的经济增长率完全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的结果。完全由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就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生产要增长率为4%不变,而经济增长率却为10%,经济增长便出现一个6%的“余值”,(10%-4%)。余值的出现表明,10%的经济增长不仅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结果,也是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结果。这时,经济增长就不仅仅表现为粗放型增长,也表现为集约型增长。因为6%的经济增长无法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来解释,它只能是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究竟以何种方式为主,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是由该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一般都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但是,当一国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并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后,经济增长方式就应实现转换,从粗放型增长为主逐步转向以集约型增长为主。
我国经济经过了50年的建设和20年的持续调整增长以后,目前已逐步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如此。特别是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具备了相当的经济规模,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依靠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铺摊子”、上项目,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维系经济增长,不但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支撑规模越来越大的经济增长所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会越来越多,这种以指数形式增长的对资源的需求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满足的,从而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同时,当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实现了既定技术水平下的规模经济以后,若继续增加投入,只能导致规模收益递减,出现高投入、低产了,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度创新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