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统计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08年统计工作实务国民经济复习资料(9)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统计分析

1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与分析

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指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的增长。衡量一时期经济产出总量的代表性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经济增长率应该是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动态比率,即:

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计算经济增长率的目的是测度生产物量的变化,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而是要先计算报告期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意指价格保持在基期水平上从而与基期可比的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然后再进行比较。

如何计算报告期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国际通用的变通方法就是价格指数缩减法,即利用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用价格指数来缩减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价格变动影响,以此求得报告期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计算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应用价格缩减法。

从生产法来看,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各部门增加值,是各部门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相减的余值,从而价格对增加值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产出价格变化的影响,又有中间投入价格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得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必须针对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分别作两次价格缩减,即:

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总产出-可比价中间投入

                  =现价总产出/产出价格指数 ? 现价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价格指数

如果面对不同产业,需要就不同产业分别计算而后加总。

从支出法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的总和。这时,计算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照支出的不同构成部分,选取相应的价格指数予以分别缩减而后加总。即

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最终消费支出+可比价资本形成总额

                  =现价最终消费/消费价格指数+ 现价资本形成总额/投资价格指数+现价出口/出口价格指数 ?现价出口/进口价格指数

[例2-7]假设某地区基期国内生产总值为157.8亿元,报告期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相减价格指数资料如表2-8所示,据此分别从生产和使用角度计算该经济总体的经济增长率。

2-8         某地区生产总值及价格指数资料                        单位:亿元

 

报告期(亿元)

价格指数(以基期为100)

总产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561.3

167.5

285.1

108.7

381.7

108.9

198.1

74.7

 

112.7

115.8

116.5

 

118.7

120.2

118.0

国内生产总值

179.6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出口

  进口(-)

  统计误差

125.1

52.4

7.5

4.6

0.6

107.4

106.7

103.3

104.5

(1)   从生产角度计算:

可比价总产出=167.5/1.127+285.1/1.158+108.7/1.065=488.6

可比价中间投入=108.9/1.187+198.1/1.202+74.7/1.18=319.8

可比价GDP=488.6-319.8=168.8

经济增长率=168.8/157.8-1=6.78%

(2)   从使用角度计算:

可比价GDP=125.1/1.074+52.4/1.067+7.5/1.033-4.6/1.045=168.5

经济增长率=168.5/157.8-1=6.78%

2.产业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生产中不同产业的构成情况。计算产业结构的数据基础是各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计算方法是以各产业的产出总值除以国民经济总产出总值。所使用的产出指标可以是总产出,也可以是增加值,由于总产出在不同部门之间重复计算,因此,为避免重复计算的干扰,一般是以各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例2-8]中国产业结构现状的统计分析

见书上P302-1展示了依据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的中国产业结构。由图可以看到,1978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并不显著。尽管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曾经有所下降,但它一直是中国最大的产业。1985年,第三产业首次赶上并超过第一产业,随后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目前比重不足20%。但中国第三产业在超过第一产业之后并未持续上升,而是停滞不前,如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3.最终使用结构的统计分析

为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首先要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计算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各自所占比例,一般分别称其为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即: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例2-9]根据表2-9提供的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计算反映最终使用结构的统计指标,分析中国GDP的使用结构。

2-9       中国各年支出法GDP构成资料                        单位:亿元

 年份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4551.3

8792.1

18319.5

58510.5

89340.9

121511.4

2976.1

5773.0

11365.2

33635.0

54600.9

67442.5

1590

3386.0

6444.0

23877.0

32499.8

51382.7

-14.8

-366.9

510.3

998.5

2240.2

2686.2

根据所提供数据,可以计算各年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见表2-10)。可以看到,20余年间,中国GDP总量有了很大增加(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化。这种增加接近30),但最终使用结构的格局却没有根本性变化,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2003年甚至达到42.3%的历史高位。因此,可以说,在从需求角度拉动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资本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2-10       中国各年GDP最终使用构成指标

年份

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65.4

65.7

62.0

57.5

61.1

55.5

34.9

38.5

35.2

40.8

36.4

42.3

 

4.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所进行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在总体上说明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之间的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富裕水平等方面判断的依据。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