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1  面对一棵大树,人们经常会赞美阳光下勤勤恳恳的绿叶,它们是充满工作热情的榜样;也会大力讴歌居于地下默默无闻的树根,那可是无私奉献的楷模。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是如何被送上枝头的?绿叶做成的“面包”又是如何完成对根的能量补给的?其实,在它们之间有一道有序有效的“桥梁”,这就是维管束。

2  说到维管束,先要说绿色植物的发展和进化。如果绿色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就谈不上谁给谁提供什么,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运输通道。然而,植物要走上陆地,要争取更多的空间,就不能总趴在地上。为了地上部分不至于离开水而死亡,一些细胞开始扮演专职交通员的角色。最原始的细胞,连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条运输养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了起来,这就是维管束。最先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的,正是率先装备了维管束系统的蕨类植物。它们在陆地环境

中超越了苔藓,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断被继承、发展和优化。

3  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的地方在于,它们不光是架设了运输桥梁,还对桥梁用途进行了划分,包含着植物进化中对提高运输效率的考量。根据维管束自身构造及其运输功能的差别,维管束又可以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一般来说,木质部居于树干中心,由管胞或者导管连接而成,负责运输水分和矿物质。俗话说,“树活一层皮”,韧皮部就处在这树皮中,负责从上到下运输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除了运输物品有别之外,木质部和韧皮部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都是死的,而成熟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筛管运输的是大分子有机物,所以在精简了细胞结构、增强了透性的筛管细胞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伴胞”的小细胞,负责提供支援。

4  要维持正常的运输工作,维管束自身也需要营养供应,所以在维管束之间还间杂分布着“一片片”薄壁组织,从木材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从树心到树皮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纹路,就是它们了。根据它们的形状,人们称其为木射线,不要小看这些木射线,正是它们的存在,树干木质部的水分才能供应给韧皮部,而后者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通过这些“桥间之桥”传递给前者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小桥”存在,才使得树木的腰围可以持续不断变粗。

5  和现实生活中的桥梁一样,维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寿命通常都很短。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维管束跟植物体共生共灭。就算是像苹果树这样的木本植物,木质部导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长,通常是1~2年,韧皮部筛管的年限也超不过2年。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这主要是因为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间还存在专门制造维管束的细胞,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同时向内形成木质部导管,向外形成韧皮部筛管。只要这个形成层存在,就会不断制造出韧皮部和木质部,从而使树木生命延续下去。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与其说是树活一层皮,还不如说树活一套维管束。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维管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不像树叶和树根那样为人所见,维管束虽然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大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和赞美。

A

在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维管束输送着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还要完成对根的能量输送。

A

在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中,由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维管束的作用就被环境抑制了。

A

绿色植物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表明,在植物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过程中,维管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C
解析

应试指导:先在文中找出要理解的词句的位置,在这个词句的前后(多数在后文)搜索,就可以找到相关解释,在和选项内容细致对比,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C项相关的叙述在文章第2段2、3、4句,从“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运输通道”可以知道水生植物根本没有维管束,自然就谈不上C项说的“维管束的作用就被环境抑制了”。故选C。


单选题

对第三段文字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意思是指在发展进化中,植物改变自己以适应生长需要而表现出的生命活力。

A

“树活一层皮”的俗语,反映了过去人们在维管束功能方面认识上的不足,以为只是树皮在发挥作用。

A

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管细胞,分别输送不同的营养物质,这样能够“提高运输效率”。

A

“伴胞”是植物体中的一种小细胞,作为维管束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是帮助筛管细胞运输大分子有机物。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C
解析

应试指导:先在文中找出要理解的词句的位置,在这个词句的前后(多数在后文)搜索,就可以找到相关解释,在和选项内容细致对比,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原文中相应的表述是“俗话说,“树活一层皮”,韧皮部就处在这树皮中,负责从上到下运输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文中引用这句俗语是为了说明以前人早就知道树皮对树木生存的重要性,为了印证本文中所说的维管束中的韧皮部的作用,而不是为了“反映了过去人们在维管束功能方面认识上的不足”。


单选题

对第四、五两段文字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维管束的营养供应,要靠植物的木射线来完成,这一运输通道的连接也成了树木生长的一部分。

A

因为存在着被称为“桥梁”的维管束和“桥间之桥”的木射线,树木才能够不断地生长壮大。

A

维管束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很短,不断被废弃。废弃的维管束如果过多,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A

维管束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形成层能够不断制造出新的维管束,从而支撑着树木生命的延续。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C
解析

应试指导:根据题干锁定要概括的段落,结合段落内容判断选项的对错。细致辨析选项概括词句与段落内容有无出入。

本题解析:原文第5段表述为“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这与C项的表述“废弃的维管束如果过多,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相矛盾,并且原文也没说直接说怎样会造成维管束废弃过多,和废弃过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单选题

下列短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

植物进化与维管束    

A

植物桥梁:维管束

A

维管束与植物生长  

A

植物的面包:维管束

查看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应试指导:在概括各段段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结合选项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先看选项内容,排除不正确的,选出正确的。标题不正确一般有概括错误、以偏概全等情况。

本题解析: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本文说明对象是维管束。所以A、C两项不恰当,A、C两项认为本文有两个并列的说明对象,但“植物进化”和“植物生长”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分别只是为了说明维管束产生的原因和作用;B、D两项说的是维管束的作用,但D项的“面包”在第1段出现过,说的是植物绿叶生产的“能量”,文中的维管束不仅仅运输“面包”,并且也不产生“面包”,所以D项概括维管束的功能不完整,也不准确。故选B。


历年真题
资料下载

注册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