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lesson$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一、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希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人的一生中,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共包括五个阶段:
一是口唇期(出生到1岁):个体的主要满足来自与口唇相关的性欲活动(如吮吸和进食)。二是肛门期(1~3岁):个体从排泄过程中获得满足。三是性器期(3-6岁):儿童在压抑对异性父母的爱慕之后,与同性父母建立认同,主要满足途径在生殖器地带。四是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从相对平静到青春期躁动。五是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出成熟的性特征,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期,因为在该时期儿童与异性父母产生所谓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抑自己性欲望的基础上,发展出对同性父母的认同感。如果认同失败的话可能会演变为同性恋,或者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埃里克森(E.H.Erikson)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埃里克森指出,人生有八大发展阶段(见表3―1),在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经历一次心理一社会“危机”,或者说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尝试面对并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在八个发展阶段中,埃里克森特别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环节。
P74: 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一社会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人生发展模式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他有关人生每个阶段所经历的矛盾冲突与个人困境的阐释依然充满了洞见,并且引导我们重新注目于人类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以及实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又称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每阶段的儿童对世界及各种物质间关系有新的认识,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上的质变,也是后一发展阶段的基础。
在每个发展阶段中,皮亚杰认为个体主要是运用组织、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组织原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个体将活动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心理图式”。适应包括了同化与顺应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有新的事物和刺激出现时,个体先用同化原则使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使新的信息被吸收到已有的图式之中;同时再用顺应原则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从而使之与新的环境与刺激相适应,并最终形成新图式。个体就是这样不断地在个体和环境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个体认知发展是个体持续适应环境的过程,当不平衡出现时个体就会尝试改变来重新取得平衡。在皮亚杰看来,人类的遗传潜能与适当的环境刺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的。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L.Kohlberg)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通过研究科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主要从行动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该水平分两个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行为主要为了避免惩罚,因而无条件服从权威,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规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他们服从命令是为了得到奖赏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时儿童能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
2.习俗水平(9―15岁)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开始关心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需要。
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受到别人称赞。
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则,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这一水平上的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的决定。
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而在本阶段,个人从灵活的角度看待法律、习俗与规章制度,认为所有这些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一般说来,这一阶段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能较辩证地看待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
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这个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观念。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法律规范,同时也考虑那些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道德判断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这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5、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