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相关推荐:初次报考2019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报考指南
(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 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人类需要的层次:
a.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阿尔德弗尔ERG(生存Existence的需要、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成长Growth的需要)
c.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基本需要、中介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a.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起源划分);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内容角度划分);c.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划分)
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人类行为的类型:a.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b.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c.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体验)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
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家庭教养模式(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及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P61
2.同辈群体: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及同辈群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P62
3.学校:学校类型及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4.工作单位:类型及影响P63
5.社区: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化社区)及影响P64
6.文化:类型(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及影响P65
7.大众传媒:类型及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二)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1.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基因理论
2.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P68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b.埃克里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年、成年晚期)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e.行为主义理论:P7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f.依恋理论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和标签理论P73
(三) 人生发展阶段
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P74-P85
婴幼儿阶段、学龄前阶段、学龄阶段、青少年阶段、青年阶段、
中年阶段、老年阶段。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婴幼儿阶段: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
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
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
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
青年阶段: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
中年阶段: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
老年阶段: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