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测量疾病的常用指标—发病频率是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小编根据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发病频率
1.发病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K=100%,1000‰,10 000/万,100 000/10万…
计算发病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时间:可以确定一定的观察时间,多为1年,也可随具体情况而定。
新发病例数(分子):新病例是指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客观且最早出现的事件,如症状或体征初次出现的时间、疾病的报告时间或诊断时间作为确定发病时间的依据。
暴露人口数(分母):暴露人口是指在观察期内某地区人群中有可能发生该观察疾病的人。对那些因已患病而在观察期内不可能再成为新发病例者不应计入暴露人口。当计算某地区人群某种疾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地区观察期间内的平均人口数。如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平均人口为年初人口与年末人口之和除以2,或以当年年中(7月1日零时整)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
发病率的比较:发病率可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对比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时,考虑到年龄、性别等构成对发病率的影响,应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处理或使用发病专率。
发病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发病率高说明对人群健康危害大。某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变化可使发病率升高,实施某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其下降。而疾病报告、登记制度及诊断标准等因素对发病率的高低也会有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发病率,可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都是测量某人群新发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计算公式与发病率相同,但观察时间较短,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该指标适用于描述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强度,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暴发流行情况。
式中:K的取值常为100%,1000‰。
3.续发率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1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又称二代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例。
在计算续发率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的感染,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的感染者,均不应计入续发病例。续发率可反映传染病的传染力强弱,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以上就是“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高频考点(测量疾病的常用指标—发病频率)”全部内容,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政策动态、考点汇总及备考经验等我们随时更新,请密切关注环球网校全科主治医师栏目。环球网校全心全意助力你的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全科主治医师备考精华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