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考研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22年考研,34所高校考研难度划分难考不是没有理由的

网络·2021-08-10 14:44:15浏览17 收藏8
摘要 2022考研的考生们已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当中了,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各大院校的推免生政策和保研夏令营活动,今天环球网校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2022年考研,34所高校考研难度划分难考不是没有理由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难度第一档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第一档考研难度是最大的,北大清华不出意外的列入第一挡!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里,推免生比例都超过了50%,这也保证了清北的研究生生源保持领先。

2018年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计划招收75人,拟接收推免生65人,占比87%;教育学院计划招收40人,拟接收推免生36人,占比90%;工学院、体院教研部、分子医学研究所、燕京学堂等院系100%招收推免生。

考研难度第二档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七所大学考研难度仅次于清华和北大,她们的优势专业录取难度很大,热门专业推免生比例占半数以上,留给统招生的名额很少。但一些冷门专业有时候也会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等去查找一下。

中国人民大学最近4年的推免生数量一直不断增长,2015年为1242人,占比34.5%,2016年为1419人,占比38.4%,2017年为1566人,占比47.6%,2018年已经达到1650人,占比50%。

据南京大学官网数据,逻辑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应用心理学、基础医学四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在拟录取推免生时已经完成,之后南京大学将四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二次调整,为统考生留出一定比例。尽管如此,部分院系推免生比例仍然超过70%。数学系招生计划为52人,推免录取39人,占比75%,仅剩13个名额用于统考生竞争,其中应用统计专业100%招收推免生。

考研难度第三档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第三档的高校实力都相差不大,属于同一层级的高校。这些高校除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推免生人数达到50%以外,其余高校留给统招生的名额还是很多的。

如果你本科是一所211工程高校,考取这些大学的研究生优势还是很大的。但不能掉以轻心,提醒大家到时候一定要重视复试。

考研难度第四档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

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这一层次的高校有个特点,那就是都不在北上广,相对于位居北上广地区的重点高校而言,录取难度低了不少。毕竟这些高校所在的城市多为二线城市,而毕业后的就业地区是同学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但也不乏一些热门专业报考的难度很大,而且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大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考虑。

考研难度第五档

湖南大学、东北大学

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其中,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属双一流B类。兰州大学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会比东部学校好考一些。而中国农业大学作为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农业类学科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除特色专业外的复试分数线会比其他自划线低一些。

将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难度大致分为以上五档,主要是涉及到院校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例如位于北上广等热门城市的高校考研竞争会更激烈一些。

而二线城市的重点高校竞争相对小,但并不意味考研难度低的就一定好考,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小伙伴们在选择高校时一定要认准目标,综合各项因素做出判断。

事实上,对于自主划线的高校来说,一开始公布的基本分数线是很多是校线,具体到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以及复试名单,会由各个学院根据不同专业报考人数以及上线人数情况最终划定,可能与校线相同,也可能略高于校线。

其实随着考研人数逐渐增长,其他非自主划线院校同样只是参考国家线来制定自己的复试分数线。国家线的参考价值逐渐降低,只是作为调剂的标准,也就是说过国家线并不代表能进复试。

985院校一共有39所,其中以上34所具备自主划线的资格,另外5所为: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2022年考研,34所高校考研难度划分难考不是没有理由的”,希望对2022年考研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有需要的话请使用环球网校提供的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帮助你更快的获取考试报名时间、准考证打印时间、笔试时间、成绩查询等多方面信息,快来点击短信提醒吧。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按钮,还可下载考研相关备考资料。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