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编辑推荐:儿童教育指导师可以从事哪些岗位?
温馨提示:想要报考儿童教育指导师的朋友可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届时我们会短信提醒大家考试时间。
儿童教育指导师:再婚家庭如何与孩子相处?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离异再组合,而且呈上升趋势。在离婚这场战役中,毫无疑问,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遭到伤害,其中受伤最深的,应该就是孩子了。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会自然地敌视继父或继母,以为是他们的原因,导致亲生父母的分离。在这样的家庭中,要想扮演好“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实在是难上加难。只有跳出来,放弃角色扮演,才能重新塑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密不可分,孩子通过很多的方式来爱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怎么样,做了什么事,就算在世人的眼中再不好,在孩子的心目当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留意的话,只需要看看街头那些穷苦的,乞讨人的孩子,他们围绕在父母身边是多么的快乐。就明白了: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与父母在一起,孩子就很开心幸福。(至于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所引起的对父母的怨恨,成年之后不接受父母等情况在这里暂且不论,我将会分篇另述)
孩子与父母之间似乎有天然的连接;如果你是一个有孩子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不管你的孩子是谁来照顾的,也不管你有多久没见到他,只要你一出现,他小小的身躯马上会飞奔至你的身边,扑到你的怀里,与你耳鬓厮磨一阵才满足。所以很多带孩子的人才会感叹:不管自己对孩子照顾的再尽心,也比不过爸爸妈妈啊。
在海灵格大师的家庭系统排列中有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父亲总是不得不带着自己的自闭症女儿来上班。时间久了,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应该在家由母亲带,不应该干扰父亲的工作。谈到这里,你一定会骂那位母亲,觉得她对孩子太不负责了,对吧?
可是家排的结果却是:这位爸爸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那时他幼小的心里就有了想追随母亲而去的感觉。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想自杀的冲动。
而他的女儿在潜意识深处非常清楚这一点,为了不失去父亲,她就选择自闭,并且在潜意识深处与母亲达成协议,由爸爸来照顾她!这让爸爸由于不得不照顾女儿,无法选择自杀。
在这个案例里:父亲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爱------因为对自己母亲的留恋;女儿自闭,是因为爱,妻子不惜忍受别人的误解和非议,不去承担照顾孩子的任务,也是因为爱!
看到这里,你是否被深深的震撼了呢?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世界中,爸爸妈妈所占的地位多么重要!可想而知,如果这两个重要的、连接他生命的人要分开了,他会有怎样的感受?
首先他会很着急,潜意识中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导致父母吵架。他会竭尽全力维持家庭的稳定。他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一定会不惜全力照顾他,所以他就用让自己出问题的特殊方式,如身体的病变,自闭,学习的障碍等等,试图转变父母的注意力焦点。他以为如果能够将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也就没有时间闹着分离了。
然而,最终父母还是分开了。这时候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被彻底摧毁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他认为再也无力挽回,相信爸爸妈妈不再爱他,不需要他。此时他的潜意识中就滋生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局限性信念:我被父母遗弃了,我没有资格活着,我没有资格好好经营和享受人生,我没有资格获得成功与快乐。因此,这种孩子的人生往往走向失败-------他选择让自己人生失败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他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不被别人需要的人。
在这种状态之下,新家庭的成立,让孩子不得不接受一个“陌生人”占据了他亲生父亲或母亲位置的事实。他无法完全理解这件事情,会想当然的认为是这个人的出现导致了父母的分手;或者他还是在幻想:如果这个人不介入自己家庭的话,父母是有可能重归于好的!因此他会毫不留情的把捍卫家庭的敌对目标瞄准这个“外来人”-----继父或继母身上,从而故意制造出很多问题。再婚家庭的问题也就变得很复杂,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就是由于处理不了复杂的关系而不得不再度离婚。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一位父亲由于自己的女儿没有叫新的伴侣“妈妈”,就把她暴打了一顿。暴打之后女儿自杀了。这固然是个悲剧,但是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灵问题,简单粗暴地处理事件有很大关系。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再婚家庭的孩子呢?
其实,你了解到父母与孩子密不可分的关系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亲生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所以,首先是你自己的身份定位,千万不要企图去“代替”他的爸爸或妈妈的位置,即使你的伴侣希望你来“弥补家庭位置的空缺”,你也不能贸然“承担责任”。因为你的“篡位”,只会增加孩子用各种方式的拼命抵抗。激烈一些的孩子会公开表现出与你的有意对抗,温和一些的孩子就会用“暗”的方式来反抗,这往往更难对付。他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违背你愿望的事情,让你失望,难过,叹息。而他看起来会是很无辜的样子,其实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些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这是用“道理”和“逻辑”讲不通的地方。
二、为了照顾继子,继母不惜牺牲自己,结局为何如此凄惨?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年前,一位太太听说我可以将治疗深入到潜意识深处“灵”的层面。因此希望通过心理治疗,来化解她与继子之间复杂深层的关系。她告诉我,她做这个后妈做的很辛苦,为了这个孩子,她与丈夫没有再要小孩,她觉得有责任把这个孩子完全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对待。
她希望好好培养这个孩子,将来好接替他们的事业。光名校就换了好几所。可是孩子却很不争气,在学校没几天就跑出去泡网吧;12岁开始谈恋爱,在外面钱用完了,就打电话让她送钱过去。她不送,孩子就在电话那头疯狂的折腾,如用刀划伤自己的身体等自虐的方式,逼她妥协。
更有甚者,她对他这么好,他还会跑到他的亲生母亲那里去找感觉,似乎处处都要证明她作为“代理母亲”的失败。让她很受伤,觉得自己的功夫都白费了,感到自己就像一个下人一样,不被家人尊重。这样的日子令她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在这个案例里,很明显,这位太太放弃拥有亲生孩子的权利,希望用自己做出“牺牲”,来表达全身心照顾丈夫儿子的真诚愿望,在外人看来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情。
可是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
撇开灵性层面的东西不谈,只从潜意识的角度来看,她的目的是要“将孩子当做亲生儿子”,那么她这种“努力”,就恰好是冒犯了孩子内心“不可侵犯的地位”------自己的母亲再差也不愿意承认!
正因为如此,这位代理母亲做得越好,孩子就有越大的动力来“证明”她是“失败的”、“并不比自己的母亲更好”;两个人自然形成了敌对的“战争”关系,恶性循环。
最后,失败者其实是双方------孩子用自己一塌糊涂的人生,终于惨胜-------证明了继母的不合格!这用张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孩子“报仇”的手段,往往用伤害自己的方法来伤害父母。这必然是一场家庭悲剧。
了解了这些,你还会想要通过所谓的“爱心”,“付出”等方式来获得这个位置吗?如果你依然执着,他的潜意识就会微笑着说:来,试试看吧,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面对一个注定会拼命用各种方式来证明你“没有资格”的对手,拼命要捍卫自己在原生家庭身份的孩子,你到底有多大的把握呢?
现在,你是否还有“信心”或“贪心”想代替别人来做“好父亲”和“好母亲”?你恐怕有些不寒而栗了吧。
三、跳出角色扮演,轻松快乐的生活就在你的面前
可能有朋友会问:这样说来,那该怎么办呢?不管孩子吗?这样做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啊!
其实,你该怎样做还是可以怎样做的,你完全可以用心去爱他,呵护他。重点在于你要明确的让他知道,你并不想占有他心目中亲生父母的位置,以此来表示你充分尊重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并不比谁更不值得尊重。你也有自己的人生,你也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因此你本来就没有必要“牺牲自己”。实际上,在一个再婚家庭里面,特别是母亲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对于她能否在这个新家里面拥有真正的地位关系甚大。如果她想要拥有一个真正的“家”,她就必须像一个真正的“内当家”,她必须是家庭的核心人物(不是指经济来源,而是指重要性和地位)。否则,这个家就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家!
如果你是“后母”,你可以坦率地告诉他:“你的亲生妈妈当然是你真正的妈妈,没有人能改变这一点。我也不想要改变这个事实,只是如果你有些事情需要我来帮助和照顾的话,我也很高兴这样做。我会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让你能最好的成长。我们是一个新组合,新的关系,大家在一起当然要互相照顾和关心。”
当你跟他这样说了之后,他就放心了,明白了:虽然妈妈没在身边,但是他的原生家庭并没有受到威胁,没有人要夺走他在原生家庭中的身份。所以他也就没有必要去故意做一些事来证明什么了。
同时,你就从原来试图“篡位”的对立身份中跳了出来,变成了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你对他的好,就成了无私的爱和关心,是他“额外得到”的收获。因此,他就更加珍惜,对你也会满怀感激。这样,你就建立了全新的家庭关系,每个家庭成员都没有必要假装回到过去的“和睦家庭”中,被“过去”牵引着无法前行。而是着眼于新的关系,新的生活。
四、新家庭孩子关系的相处问题
有不少组合家庭里面有自己的孩子,又有另一半的孩子;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当,关系就更加复杂。处理不好,孩子之间就会有矛盾,因为他们都想要“争夺”自己的父母。夫妻双方如果不明白这点,再缺乏一些相互的理解,就会导致整个家庭气氛紧张。
一般来说,在中国的家庭里面男主外,女主内,因此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女性就相当重要。如果太太没有平衡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会很大。下面我们就以太太为例。
作为太太的你带着孩子和丈夫的孩子一家四口住在了一起。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之后的你,深深地明白重组家庭的不易。因此,你必然想做一个称职的好母亲,你下定决心不光要对自己的孩子好,还要对丈夫的孩子好。为了你心中所谓的“公平公正”,你小心的维持着这份平衡,你坚守着最基本的原则,买任何东西你都要买两样,绝对不能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孩子之间有了争执,你就批评亲生的,来表现你的无私。这种刻意做出来的“公平”,其实谁都不领情。连你自己都知道这很虚伪,但是我们大人往往会骗自己说:孩子不知道,孩子认为这是公平的!实际上,孩子比我们大人更清楚,更明白一些。
首先,你是否注意过亲生孩子的心理状态呢?
在你沉迷于做个好母亲的角色中的时候,他在偷偷地流泪,他看到不管什么东西,都一定有另一个孩子的一份;因此自己的权利仿佛只剩下了一半。当看到自己的妈妈那么疼爱另一个孩子,他会认为妈妈被眼前的这个孩子抢走了!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获得母亲的爱与关注,潜意识中就会推动他处处与这个孩子做对;如果不幸他正好比这个孩子大一些,这种行为就会遭到母亲的严厉斥责。在此之下,他会更加难过,他的天空是黑色的。他觉得母亲已经不爱他了,从而心里会生出对母亲的嗔恨,也会更加瞧不起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用堕落来证明自己的“没有价值”。
那么继子呢?他会感激你吗?
前面已经说过,无论你怎样做,他都不会接受你是他的母亲。况且一人一份的公平,也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什么额外的东西,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他的焦点还会放在物质的得失上,同时会不停的在心里把你与亲生母亲比较,最后的结果,是你依然无法代替他的亲生母亲。
而你对这些浑然不觉,你依然在心里平衡来平衡去,照顾这个的情绪照顾那个的情绪,从来没想过从这个圈里跳出去。可能刚开始觉得这样做对,过后又觉得那样做对,结果总是在后悔与不安中度过。久而久之你开始感到累,渐渐有了些埋怨,丈夫也开始不领你的情,不愿回家。
有的太太在这种情况下,会一直扮演这样的一个“受害者”角色,到处诉说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多么不容易。如何巴心巴肠对人那么好,别人如何对自己不好等等;
而有的太太则因为长期得不到孩子感情上的回报和理解,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既然这样都无法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同,那还不如多考虑自己一些好!因此就我行我素,不再在意身边人的感受。而这种态度的转变,更加成为自己被家庭(丈夫和孩子)否定的理由。
不管是以上哪种心态,对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伤害。
那么,在这复杂的家庭关系中,究竟怎样做才能让你好我好大家好,维持一个优良的家庭环境呢?
除了上面说过的对继子的态度,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你也要明确地告诉自己的亲生孩子:我是你妈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永远是你的妈妈,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你的身体里流淌着妈妈的血液,所以你有资格做妈妈的孩子;你也有爸爸,虽然他现在没有和你在一起,但是他依然是你的爸爸。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这些。
当孩子听了你这番话,他也放心了,感到安全了,他发现原来没有人能夺走妈妈,所以就不需要花心思来“捍卫”了。同时他发现原来他也没有失去爸爸,他的原生家庭并没有被破坏,他依然是一个有资格有身份的孩子,依然可以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对于很多受前夫/妻伤害的人来说,往往很难原谅前夫/妻,往往喜欢拉孩子做自己的同盟军。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指责前夫/妻,这种强烈的情绪,只会让孩子茫然失措。当然,对一些客观的事实,可以让孩子自己慢慢去看清)
在行动上,你可以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眼神,拍拍他的脑袋,给他一个鼓励,拥抱他一下,来表达你的关心与爱护。这些在孩子心里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他会从心里感受到甜蜜,感受到安全。
如果两个孩子吵架了,找你告状,你必须清楚的明白:其实他们告状是假,借此来看看哪个在妈妈心中“最重要”才是真。因此你完全可以不接招,不接招当然不是不理,而是给他们另一个选择。
比如你可以先柔声问问他们:“你们是来告状的吗?”得到肯定之后,就说:“只有法官才处理告状的事。既然你们来找我,就说明你们承认我是法官。那就按程序来吧,先去写状子,同时再每人交给我告状费,然后我才来处理,判决……”这样几次后,孩子们会发现,你根本就不跟他们玩角色互动,也就没兴趣再玩这个游戏了。
当你真正的跳出来,不再执着于角色扮演之后,你会发现,在这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身份和定位,大家都互相尊重对方的界限。而由于你尊重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也必然会给你尊重与爱戴。你也会非常的轻松,不需要再花精力去平衡关系。买东西也没有必要一定两样,你觉得谁更加需要就给他。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教育指导师:再婚家庭如何与孩子相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儿童教育指导师相关资讯,欢迎关注环球网校儿童教育指导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