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报考
  • 备考
  • 考后
  • 政策
短信预约 儿童教育指导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儿童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需要依靠法律强制?

环球网校·2021-10-25 16:47:18浏览21 收藏2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1年10月23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您可以关注环球网校小编为您带来的“儿童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需要依靠法律强制?”的文章,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可点击>>下载入口<<可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全文。

继“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国家在规范教育上又出手了。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3日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这意味着家庭教育有本可参,家长们也将走上“依法带娃”之路。

众所周知,法律从来不是用来褒奖道德的高点,而是来划出社会的底线。家庭教育需法来强制,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见一斑。

一方面,许多家长存在着对于教育的认知偏差。《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条例中明确规定,“监护人应当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这些课堂知识之外的内容,必须且只能由家庭教育来承担。许多家长不把素质培养当教育,仅仅将教育的定义局限在“课程知识”。这也就导致家人们认识不到自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自身责任认识上的“失明”。

另一方面,家长不会教育、不想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强烈的示范作用也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行为之中。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账号越过“防沉迷系统”,可能是因为父母在空余的时间也在打手游而不是选择运动、看书。孩子即使放假也总是窝在家中,可能是因为父母也是同样的“宅一族”。教育是渗透在生活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之中的,而非通过打骂可以实现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教育,则会导致在承担教育责任时的“盲目”。

正是因为家长对于自身教育责任认识的“失明”和“盲目”,导致“双减”政策难以落地,“漂老族”望乡哀愁,只能由法律出手来收拾这个烂摊子。然而情理两难,法律出手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之后,用法律来强制责任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备选方案。

原本的责任何须“法”来强制?说到底,这是个体责任意识不足所导致的。把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把赡养义务寄托于医保的思维让整个社会产生阵痛,也让法律将规定的底线越划越低。个体对于责任的边缘化,也导致了社会、国家承担了过多的所谓“义务”。孩子学习不好说学校“双减”、父母无人照管嫌城乡差距不减、自己找不着工作怪社会竞争太过激烈,意识不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责任与价值,只会导致个人幸福感的降低和社会整个体系运作的缺环。“双减”政策正在向我们证明,无论是个人、社会、国家,环环相扣的,缺少哪一环,生产社会福祉的机器都会戛然而止。

无论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还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用法律强制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看到的。但责任的缺位只能让法律一次又一次的越位,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法律才能回到它该去的地方。

对儿童教育指导师感兴趣的考生,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获得2021年儿童教育指导师考试时间等重要节点的提醒服务。

希望环球网校小编为您带来的“儿童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需要依靠法律强制?”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我们还为您准备了更多儿童教育指导师相关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您只需您点击文章右侧或下方资料下载列表按钮进入题库即可免费下载学习。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