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国人口腔健康发展趋势
(一)影响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
对中国人口腔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口腔疾病有龋病、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牙颌畸形、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等,一些以往被忽视的口腔疾病如牙本质敏感等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而这些口腔疾病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状况、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氟化物使用、吸烟等。
1.社会经济状况
在对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社会经济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整体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为国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能性。而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又决定了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程度、健康观念、卫生习惯、饮食结构和对医疗服务利用的程度。因此,Schou(1995)曾经认为父母社会地位与儿童牙齿健康的关系是刷牙与牙齿健康关系的二倍,是食糖量与龋齿关系的四倍,它对口腔健康的作用被放在口腔卫生和吃糖的前面。
2.口腔卫生行为
口腔卫生是仅次于社会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口腔卫生状况与多种口腔疾病相关,如龋病、牙周疾病。保持口腔卫生的措施有刷牙、漱口、牙线剔牙、洁治等,而刷牙是提高口腔卫生的最重要措施。刷牙开始年龄较早的儿童及有家长帮助刷牙的儿童,其患龋率较低。Vanobbergen(2001)指出每天刷牙少于一次将使第一恒磨牙有患龋的危险。 Hinds and Gregory(1995)的研究显示刷牙可显著降低患龋危险性。他们在一项国家饮食和营养项目中发现,参与这个项目的儿童如果一天刷牙两次,与刷牙次数较少的儿童相比,患龋率显著降低。口腔卫生与牙周疾病也有直接关系。口腔卫生好,菌斑清除彻底,龈炎发病率低,牙周状况就好;反之,口腔内菌斑很多,牙石堆积,龈炎则不能避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就会引起牙周炎。
3.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与龋病有密切关系。最典型的例子为日本、挪威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前、战后的调查资料显示,糖的消耗量和患龋率的相互联系密切。战前日本平均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为15kg,6~9岁儿童患龋率为90%。大战期间,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减少到1kg以下,患龋率下降50%~75%,1962年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增加到12~15kg,患龋率回升。Toverud 研究挪威的患龋情况,6~12岁儿童每人每年糖的消耗量由战前15kg减少到10kg,5年内7岁儿童患龋率从65%降低到35%。同时还发现,吃糖的频率和糖加工形式的不同,与患龋率有关,如加工成黏性的蜜饯食品等更易致龋。除蔗糖以外现在还存在着多种可以引起口腔疾病的食品,如添加了柠檬酸、碳酸等酸性化合物的饮料等。这些物质虽然不能被致龋菌利用产酸,但它们可以直接产生酸性环境,溶解牙体组织,导致龋病。
关于糖对牙齿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的观点认为在大力提倡口腔卫生的现在,它的作用不如以前。
Burt(1988)就认为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含糖食品产生的影响还是可以控制的,仅仅在小部分高危儿童中,饮食因素会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口腔卫生对牙齿的保护作用大于含糖饮食对牙齿的侵蚀。
4.氟化物使用情况
氟化物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龋病的预防,人类患龋率一般与水氟浓度呈负相关。据我国1983年全国中、小学生龋病、牙周病调查结果说明,无论在南方或北方,水氟浓度在0.6~0.8mg/L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低于此浓度时,龋均、患龋率上升。在我国,多种局部使用的氟化物在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在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90年代中后期市场规模即以年均5%的比例保持快速增长,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80%。城市含氟牙膏使用率远高于农村。除含氟牙膏外,还有含氟漱口水、含氟凝胶、含氟涂膜等。
5.吸烟情况
吸烟是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烟瘾不大者,牙周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倍,烟瘾大者其危险性高7倍,尤其是严重牙周炎。吸烟者牙菌斑、牙石堆积增多,牙槽骨吸收加快,牙龈炎症和牙周炎症加重。Sheiham 调查了706名北爱尔兰人和2004名英格兰人,吸烟者平均牙周指数分别为4.33和3.98,不吸烟者分别为3.56和3.02,说明吸烟可促进牙周病发病。从加重牙周病的严重程度看,吸烟对牙槽骨丧失、牙松动和牙周袋加深有剂量反应作用,吸烟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牙周病越严重。
在我国,吸烟方式主要有水烟、纸烟和旱烟3种方式。吸水烟时烟雾通过水的过滤,降低了热量和烟雾中有毒物质对口腔粘膜和牙龈组织的刺激作用;吸纸烟时由于纸烟末端有一段过滤头,也可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是没有一种是安全的。吸旱烟由于缺乏对烟雾和热量的过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直接刺激口腔粘膜和牙龈组织,对口腔软组织的危害更大。
(二)中国人口腔健康发展趋势
近20年来,我国人民的口腔健康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仍然是我国普遍的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尽管儿童占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但绝对数量大,乳牙龋仍然严重;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使得龋病、牙周病及治疗需要均在增加;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地区口腔疾病有上升趋势;国民综合素质上升,但口腔卫生习惯的建立还比较缓慢;虽然每个家庭在口腔健康方面的经费投入增加,但对口腔疾病预防的投入还较少。虽然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但我国经济水平在逐年提高,口腔卫生意识在改善,口腔专业机构加大了口腔保健的宣传力度,各种适宜技术也在逐步推广。在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
1.龋病的流行趋势
根据我国最近的两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民的龋病患病情况出现几个新的特点:整体患病率有所下降,拿1995年和2005年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共同调查的四个年龄段进行比较,三个年龄段的患龋率有所下降,一个年龄段的患龋率上升;乳牙和年轻恒牙龋病出现下降趋势,5岁儿童的患龋率从1995年的76.6%下降至66.0%;老年人患龋水平有所上升,从1995年的64.8%上升至98.4%,其中根龋水平显著提高,达到63.6%,在老年人的龋病中大部分是根龋。龋病流行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影响龋病患病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有关。
近2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以2000年至2008年城镇家庭年收入举例,城镇家庭年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上升至2008年的15780.8元。家庭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包括口腔健康在内的健康观念得到更新,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被更多的人接受,从而降低患龋病的可能性。另外,含氟牙膏在我国的广泛普及,也是我国患龋率下降的原因。
对于老年人,由于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萌出已久的恒牙对氟化物的敏感度下降,再加上牙周组织退缩和口腔卫生不良,所以两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的患龋率反而上升。
2.牙周疾病的流行趋势
从1995年和2005年这两次流调的结果分析,反映牙周健康状况的几个指标如牙龈出血检出率、牙石检出率和牙周袋检出率,不管在哪个年龄段,2005年都比1995年高,说明牙周健康状况有所下降。
牙周健康状况与口腔卫生情况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人民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尤其在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很快,但在口腔保健的行为改变方面仍然没有进步或进步缓慢。根据1995年和2005年对12岁、35~44岁和65~74岁人群每天两次刷牙情况的比较,发现35~44岁和65~74岁人群两次调查的结果十分接近,没有显著差异。而12岁青少年每天刷牙两次的比率2005年较1995年显著降低。这个结果与近年来大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情况十分不符。这可能是牙周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
3.牙颌畸形的流行趋势
我国近年来牙颌畸形患病率逐年升高,与50~60年代开展的牙颌畸形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比,患病率有明显增加,上升幅度达20%,当时牙颌畸形的患病率在48%左右,而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调查的结果是67.82%。牙颌畸形出现的这种情况与饮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近30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细、软、碎食品在儿童青少年食物结构中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咀嚼粗纤维食物刺激颌骨发育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口腔咀嚼功能退化,影响颌骨发育,骨量相对不足造成的牙颌畸形增多。可以预期,如果儿童青少年不改变这种饮食习惯和不良偏好,这种现象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牙颌畸形的患病率将继续升高。
4.牙本质敏感的流行趋势
一直以来,牙本质敏感没有引起口腔科医生和病人的足够重视,对它的治疗也没有很理想的手段。随着200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牙本质敏感防治指南》,牙本质敏感才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根据2008和2009年的调查,我国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为32.1%,其中城市29.7%、农村34.8%。
牙本质敏感的患病情况受到年龄、饮食习惯、刷牙习惯、牙龈退缩和咀嚼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来看,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但到2014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
年龄增大,是牙本质敏感患病率增加的一个因素,这是因为老年人牙齿磨耗增加,牙龈退缩增多,导致牙本质暴露升高。
再从饮食习惯来看,我国人民蔗糖和酸性饮料的摄入逐年增加。现在中国人每人每年摄入19.6公斤蔗糖,与30年前的3.9公斤相比,中国人的糖摄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除摄入蔗糖以外,酸性饮料的摄入量也在快速上升。中国饮料市场每年以16%的增幅快速发展,我国人均年消费软饮料约8公斤。在各种饮料中,碳酸饮料约占据30%。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民年人均摄入的饮料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是西欧发达国家的1/24,以后的上升空间很大。蔗糖和酸性饮料可以使口腔环境变酸,酸蚀牙釉质,导致牙本质敏感。
另外,牙周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口腔卫生差。比较1995年和2005年我国两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反映口腔卫生情况的牙结石检出率可见,1995年时35~44岁中年人牙结石的检出率是94.2%,
而2005年的检出率是97.3%。1995年时65~74岁老年人牙结石的检出率是77.5%%,而2005年的检出率是88.7%。都有所上升。牙龈退缩情况也很严重,据1995年我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35~44岁中年人牙龈退缩的检出率是82.1%,65~74岁老年人牙龈退缩的检出率是97.24%。牙周状况和口腔卫生情况不良导致牙龈退缩,牙颈部的牙本质暴露,出现牙本质敏感。
综上所述,牙本质敏感问题还将会有所上升。
5.牙列缺失和存留牙数的变化情况
比较两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我国成年人牙列缺失情况略有改善。1995年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中年人牙列缺失(无牙颌)率为0.11%,2005年下降至0.06%。1995年时65~74岁老年人牙列缺失率为10.5%,2005年下降至6.8%。平均存留牙数2005年也略有上升,1995年调查时35~44岁中年人每人平均有27.1颗牙,2005年时上升为29.4颗。1995年调查时65~44岁老年人每人平均有18.1颗牙,2005年时上升为21颗。中老年人牙列缺失检出率的下降和平均存留牙数上升,反映了人们对保留自然牙愿望的上升,这种情况可能与口腔保健意识提高有关。可以预见,随着口腔健康教育的普遍开展,人们口腔健康意识会进一步增强,牙列缺失情况会进一步下降。
三.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2. 中国25392名儿童与青少年错he畸形患病率的调查,傅民魁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第37卷第5期。
3. 武汉市3~5岁儿童牙齿酸蚀症的研究,杜民权等,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年 12期。
4. 预防口腔医学(第五版),卞金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5.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齐小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6. 成都市与徐州市5岁和12岁儿童酸蚀症患病情况比较,陈亚刚等. 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 11期。
7. 广西3~5岁儿童牙齿酸蚀症的流行情况调查,曾晓娟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 05期。
8. 徐州市5岁和12岁儿童酸蚀症调查研究,陈亚刚等,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 05期。
9. Prevalence of denta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drinks in 12-year-old population of Beijing. Hou XM, Zhang Q, Chen XC, Wang JD. Zhonghua Kou Qiang Yi Xue Za Zhi. 2009 Apr;44(4):208-11.).
10.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12-13-year-old school children in Southern China. Wang P, Lin HC, Chen JH, Liang HY. BMC Public Health.2010 Aug 12;10:478.
11.我国城市地区成人牙本质敏感的流行病学调查,荣文笙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第45卷第3期。
12.全国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成人牙本质敏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专业委员会,内部未发表资料。
希望以上环球网校小编整理的“口腔保健师相关:中国人口腔健康发展趋势”的内容可以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