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报考
  • 备考
  • 政策

报考

备考

复习资料

政策

行业动态
短信预约 装配式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装配式建筑|什么才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

环球网校·2020-07-28 14:06:31浏览96 收藏28
摘要 随着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环保节能理念,装配式建筑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三年,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呢?环球网校为大家带来“装配式建筑|什么才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

01

近三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应用。2020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发布了《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统计》。2019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4.2亿平方米,比2018年增长45%,约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3.4%。其中,上海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444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86.4%;北京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413万平方米,占26.9%。湖南省1856万平方米,占26%;浙江省7895万平方米,占25.1%。江苏、天津、江西等地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20%以上。根据2017-2019年统计数据,重点区域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7511万平方米、13538万平方米和19678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国的47.2%、46.8%和47.1%。这些地区有力地支持了预制的建筑政策和措施,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并形成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市场发展环境。

在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所占比重最大。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面积2.7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65.4%;钢结构建筑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30.4%;其中,钢结构建筑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新开工面积木结构建筑242万平方米,其他混合结构装配式建筑1512万平方米。木结构与其他结构的比例小于5%。

02

装配式建筑是供需双方的共同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2019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40.8平方米。很多城市的住房总量已经超过了城市家庭。总的来说,中国并不缺少总住房。但部分城市住房供应存在结构性失衡,主要是新市民(蓝领、单身、单身等)年轻家庭的居住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人们对住房质量和居住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目前的建设模式下,许多住宅楼存在的质量通病基本难以克服。因此,开发新的施工方法显得越来越迫切。

此外,受人口变化影响,建筑业主要劳动力农民工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年轻人的就业意向不再选择劳累肮脏的建筑工地。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建筑业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迫使建筑业加快向新型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的转变。

03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高效优质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你为什么这么说?

在建筑业,现在有两种主要的建设方式。

一是施工现场为主,采用钢材、混凝土、砌块、油漆等建筑原材料,通过大量人工现场操作,采取半人工半机械施工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代表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其市场占有率最大。虽然很多钢结构建筑比现浇混凝土建筑“更方便”,但在组织模式和技术管理上,它们与现浇混凝土建筑有着相同的门,可以说是同一类型。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暂时称之为“传统工地建设”。

另一种是装配式建筑,它将“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相结合。

这两种施工方法往往在项目实施决策会议上直接竞争。

竞争——根据经济学家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竞争优势分为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集中优势。预制施工与传统现场施工技术的竞争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成本竞争分析

传统现场建造的技术,尤其是现浇混凝土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行业内是主流技术,几乎所有的施工企业都会做,行业内也在管理和组织方式方面发展出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模式,建安成本也比较低。但是,传统现场建造的低成本优势也在迅速减小,由于现场建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使得现场建造的房屋的建安成本也在快速上升,这也是许多总承包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转型的重要原因。

装配式建筑是个新事物。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建安成本比传统现场建造的建筑普遍高出每平方米一百多元~几百元。为什么装配式建造比传统现场建造的建筑成本高呢?

首先,装配式建筑的安装精度高、建成质量好,实际上的建设标准比现场传统建造的建筑高,因此,质量提升了,成本自然也会增加(好东西不便宜嘛!)。

其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构件是在工厂中生产的,与在现场施工的方式相比,构件在生产安装过程中要经过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安装等各种不同的工况,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一定会比现浇施工的单一工况略有增加,另外生产环节的税费也是增量成本中的新增部分。

综合以上因素,装配式建筑的建安成本是不可能比现浇建筑的更低的。装配式建筑在成本上没法与现场传统建造建筑直接竞争,因为当下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是不可能比传统现场建造的建筑低的。

另外,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建安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处于学习曲线的初期,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缺乏专业队伍和熟练工人,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当行业有了一定规模,企业具备了这些能力,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成本一定会下降。

当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不是每一项都是增加的,虽然在预制构件的生产和运输上产生了部分增量成本,但也要看到由于建筑质量好,使得现场人工、抹灰量、外脚手架、材料浪费等成本大大减少。这些“减量成本”,随着人工费用的增加,对抵销装配式建筑的一部分增量成本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当前阶段,比较建安成本,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场建造的成本是净增加,因而直接从成本方面进行竞争,目前的装配式建筑没有任何优势。

2. 差异化竞争分析

传统现场建造的建筑,质量通病多,在建设过程中的用水、材料的浪费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从住房人角度看,这样的房子虽然便宜(当然从购房人的角度看,房价并不低),但是也是个低质量的产品,甚至仅仅是个半成品。现在,住房总量已不再短缺,这样的房子当然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更美好居住生活的要求。

而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技术难度比现场传统建造的建筑高,房屋的建设质量明显也比现场传统建造的房子高一大截。

经过几年的历炼,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熟悉了装配式建筑,并积累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验和技术,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已经与现浇建筑不相上下,甚至更快,尤其是装配式内装的工期大幅度的降低,建设工期具有明显优势,如果采用钢结构,加上装配式内装,施工的效率还会有极大的提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企业办公区采用模块式建筑,创造了45天生产、45天施工的装配式建造速度的新记录,为装配式建筑提高效率做了很好的示范。

所以,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场建造的建筑,更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效率的需求,装配式建筑具有现场传统建造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那么,如何科学地评价两种不同体系的竞争力呢?现场传统建造成本低、质量低、效率不高,装配式建筑成本高、质量高、效率高。那么,怎么评价二者的竞争力呢,我们尝试引入“生产效益因子F”,来评价一个项目采用现场手工建造与装配式建筑的竞争能力。

F生产效益因子=A建筑面积/(D建设周期XC建设成本)

此公式反映的是以不同建设方式投入单位人工和单位资金所能生产的建筑面积,公式中的单位:

A项目中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D项目的建设周期:工日

C项目的建设成本:万元

说明:

对建设单位来讲,建设成本就是建设期的投资;

对总包企业来讲,建设成本就是建安成本。

在相同的建设周期下,投资或成本越大,效益指数越低;

在相同的投资或成本下,建设周期越长,效益指数越低。

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高,项目的整体效益是不是就差呢?建安成本是个静态因素,资金的时间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高、工期短,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的时间成本(利息),对提高项目效益具有很大作用。

如何缩短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建设周期呢?围绕着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标准化设计降低实施难度,做好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组织管理,提高协同效率,通过施工组织穿插提效(并行工程),从而大幅度缩短建设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从建筑的全生命期来看,评价项目的综合效益,不仅要考虑建设期间的投入,还要考虑运营阶段的维护支出和租金收益。如果将运营维护阶段的费用一起计算的话,建设阶段的费用仅占总支出的30%~40%。因此,通过提高建筑的耐久性,降低维修维护的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装配式建筑在建设阶段的投入相对较大,但由于建造精度高,质量好,相比采用现浇工法的建筑,能够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装配式建筑更“省钱”。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在建安成本不占优的情况下,只有努力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效率,才能取得较高的效益,才有可能建立针对传统现场建造模式的竞争优势。

这也印证了一句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于高品质,核心竞争力则在高效上。

“高品质”——大家这几年都看到了,但是“高效率”,还不太理想。

0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继续提效的空间有限,钢结构建筑具有大幅度提效的潜力。

在住宅产业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早期,受制于当时的理念和技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一个新事物,未能突破当时的标准与规范的藩篱,不得不采用“等同现浇”的技术路线。这种技术路线的确定,破解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落地发展的现实问题,使得装配式的新技术能够在现浇技术的“大树”上“嫁接”成活,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了可能。但是,由于保有大量的现浇工作,使得预制和现浇两种工法并存,也从根本上限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装效率的提升空间。在早期的工程中,预制部分的比例只有不到10~20%,现浇工法的占比约80~90%,后来,预制的比例才逐步提高(北京市2017年工作计划中规定,60米以下的建筑的预制率不应低于40%)。现在,预制率高的项目上也能达到50~60%。实践证明,预制率超过60%以后,要进一步提高,技术上的困难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综合效益会急剧下降。因此,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率的空间比较有限。

而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安装效率,具有天然的优势。除了组合楼面施工中才会采用现浇工法,竖向承重结构(柱、斜撑)大都采用钢结构,不会出现2种工法互相制约情况。钢结构框架的施工安装能够做到“一柱三层”甚至“一柱四层”,主体结构施工的效率要比混凝土结构高很多。

但是,钢结构建筑的建安成本普遍高于混凝土建筑,因此主要用地公共建筑上,尤其在大跨度、超高层建筑上用的十分普遍,而在量大面广(也对成本比较敏感)的住宅类项目上应用却很有限,总体占比不足3%,成为政府非常关心、业界为之努力的一个大课题。

如前所述,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无论是混凝土、还是钢结构)的成本增量是刚性成本,无法消除,只能随着建设规模的增长、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降低,但消除与现浇建造方式之间的差距,甚至降到比现浇技术还低,短期之内是不可能的(长期看,人工成本的比例达到建设成本的一半以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就会低于现浇建筑)。所以,当下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生产效率。

05

提效是关键,那么如何提效呢?

1. 发展绿色建造技术、发展信息化施工技术,对提升建造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大多数主施工企业努力研究的课题。

2. 发挥工厂生产的高效优势,将装配式建筑的重心由工地向工厂转移,将工地与工厂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发展新的“制造+建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生产效率,此事大有可为。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是在工厂制造的,施工安装是在工地内装配而成的。所以提高效率要从工厂制造、现场建造两个方面同时抓,并将制造与建造融合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效率。

中国是制造大国,也是联合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与其他低成本国家相比,也有体系上的优势,中国的制造能力在这些年逐步体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但在装配式建筑中,制造业所起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自百年之前,制造建筑的想法就出现了,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并大力推广工业化建筑。其后有大量尝试,但由于过于重视技术,而忽略了建筑的人文特征与人的需求的复杂性,使得工业化的居住建筑并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将制造的高效高质的特点发挥出来,就是当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上就是“装配式建筑|什么才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更多装配式新发展新资讯,欢迎继续关注环球网校装配式建筑行业频道!点击下方免费下载,获取装配式精华考点/课程讲义。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