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报考
  • 备考
  • 政策

报考

备考

复习资料
短信预约 心理咨询实操课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20年心理咨询实操课案例:小艾伯特实验

环球网校·2020-06-16 17:07:57浏览27 收藏10
摘要 小艾伯特实验,即华生白鼠实验。是一个现实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在1920年由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快跟着环球网校小编来简单了解一下2020年心理咨询实操课案例之小艾伯特实验。

相关推荐:2020年心理咨询实操课案例:巴甫洛夫定律

2020年心理咨询实操课案例之小艾伯特实验其实也是条件反射实验,那主要有什么内容呢?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吧。备考考生请关注免费预约短信服务,为您提供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相关信息。

主要内容

约翰·华生和罗莎莉·雷纳从一所医院挑选了9个月大的艾伯特进行这项研究。艾伯特的母亲是哈里特巷Harriet Lane Home残疾儿童的奶妈。“艾伯特是华生和雷纳进行实验的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斐马克诊所一名雇员的儿子”。在实验开始之前,小艾伯特接受了一系列基础情感测试:让他首次短暂地接触以下物品: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结果发现,在此起点,小艾伯特对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

大约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刚超过11个月大,华生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开始时,把艾伯特放在房间中间桌上的床垫上。实验室白鼠放在靠近艾伯特处,允许他玩弄挥它。这时,儿童对白鼠并不恐惧。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触摸它。在后来的测试中,当艾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和雷纳就在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经过几次这样将两个刺激配对,白鼠再次出现在艾伯特面前。这时,他对白鼠出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痛苦。他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显然,这名男婴已经将白鼠(原先的中性刺激,现在的条件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原先对巨响的无条件反射,现在对白鼠的条件反射)。

实验结果

巨响(非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

白鼠(中性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

白鼠(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条件反射)。在这里,学习发生了。

这个实验让人疑惑的是,小艾伯特似乎推广了他的反应,在实验的17天后,当华生将一只(非白色的)兔子带到房间,艾伯特也变得不安。对于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甚至华生戴上有白色棉花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出现在他面前,他都显示出相同的反应,不过艾伯特并不惧怕一切有毛发的东西

结论

该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争议。录像显示该婴儿有痴呆和发育残疾的迹象。因此小艾伯特不是正常儿童,这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还有实验伦理的争议,因为该实验完成后,实验者并未去除婴儿的条件反射,扭曲了婴儿的心理,被后来的人认为违反学术道德。2009年,Beck、Levinson和Irons想调查该实验对小艾伯特后来的生活的影响,他们发现该婴儿已经在6岁的时候死于脑水肿,因此该实验对其后来的发育的影响无从知晓。

以上为2020年心理咨询实操课案例之小艾伯特实验。小编为您的备考送上整理的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大纲、教材变动、模拟试题、真题解析等备考资料,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