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目前,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建筑业当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以现浇建造方式为主的传统产业,传统建造方式提供的建筑产品已不能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产品的美好需求,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三种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六化一体”的建造方式为典型特征,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主要有生产效率高,建筑质量高,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清洁生产,噪声污染小等优点。
为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自2016年以来,我国从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文件,现汇总如下:
从国务院近年来出台有关装配式建筑相关文件来看,主要制定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从目标上看,我国力争到2025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一些省份,例如江苏、四川,发文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从地域上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以上的城市为装配式建筑重点发展地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从类型上看,我国将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从住建部出台文件来看,则是进一步完善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在今年3月又积极倡导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面的运用。
虽然目前国家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步完善了政策和标准体系上的相关规定,但目前业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造成本较高。
目前,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制构件产量低,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此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成本偏高。据统计,装配式建筑每平米造价比现浇式建筑高出700~800元。同时,预制构件企业按照工业企业进行课税,预制构件增值税达到了17%,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二、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全国的大专院校基本上没有“预制构件”专业,也没有对技术工人培训的渠道,造成相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均极度缺乏。同时,装配式装修,导致工程虽然在混凝土现浇、模板和钢筋等方面减少了现场用工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构件吊装、灌浆和节点连接等方面的人工用量,并且施工难度更大,普通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施工经验,很难满足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
三、缺乏技术支持。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涉及“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的企业最好熟悉EPC模式,并有一定的BIM技术。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一条明确提出,装配建筑项目重点应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BIM技术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协同设计效率、降低设计误差,优化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改善预制构件库存管理、模拟优化施工流程,实现装配式建筑运维阶段的质量管理和能耗管理,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和维护的效率。例如,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所构建的设计平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快速地传递各自专业的设计信息,对设计方案进行“同步”修改;
在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结合RFID技术,通过在预制构件生产的过程中嵌入含有安装部位及用途信息等构件信息的RFID芯片,存储验收人员及物流配送人员可以直接读取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实现电子信息的自动对照,减少在传统的人工验收和物流模式下出现的验收数量偏差、构件堆放位置偏差、出库记录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可以明显地节约时间和成本。
尽管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面对人口红利消失、我国逐步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环保政策的日趋严厉、以及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
基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装配式作为建筑行业发展中的又一进步,符合国家“低碳建筑”要求,有着广阔的前景。更多装配式行业的动态请继续关注环球网校,也可点击下方“免费下载”获取装配式相关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