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技巧
(一)语音自然
所谓“自然”指的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着朗诵或背诵的腔调。照道理说,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朗诵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方言区不少同志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除非背书、读报才用普通话。许多同志都是用朗诵来作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手段。再加上方言区的同志大多没有机会听到规范的日常口语。久而久之,就把戏剧、朗诵的发音当作了楷模来仿效。这就造成了不少同志在说话时的“朗诵腔”。
其实,仔细考究起来,说话是一种交际手段。人与人交往时贵在真诚,人们希望听到的是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的语音。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由于表演的特殊环境(如场子大,观众多,表演者与听众距离远等),它需要进行艺术加工,也允许美化、夸张。这两种语音在发声、共鸣甚至于吐字、节奏等等主面都是各有特点的。它们各有各的用途,不能相互代替。一位名演员下台回家之后,对家人使用的必然是日常口语发音而绝不可能仍然用台词的发音,就是这个道理。
(二)用词恰当
用词恰当首先是要用词规范,不用方言词语。例如有的上海人把“用抹布擦擦桌子”说成“用揩布揩揩台子”,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这就是用词不规范。除此而外,还有三点是应该注意的:
1、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
在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多用口语词,少用“之乎者也”之类的古语词或“基本上”、“一般说来”之类的书面语、公文用语。汉语书面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语。这些词语很文雅,很精炼,使用这些古语词可以使语言有庄重的色彩,但同时也就会使语句减少了几分生动和亲切,因此不适合在说话时使用。例如“诸如”常用在公文里,口头上说,不妨改为“比方说……”更好。“无须乎”也不如“不必”来得生动自然。“午后二时许”就是“下午两点多钟”的意思,但用在小型联欢会上,就不如“下午两点多钟”更为活泼。运用口语词可以使话语显得生动。
2、不用时髦语
社会上常常流行一种“时髦语”。前些年从北方传来“没治了”、“震了”、“盖了帽儿了”、“毙了”(都是“好极了”的时髦说法)。这些年又从港台传来“做骚”(表演)、“挂咪”(告别舞台)、“发烧友”(歌迷)。上海地区又土生土长了“不要太(=太)”、“淘浆糊”、“巴子”等时髦说法。这些时髦语虽然可以风靡一时,但它们是不规范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满口时髦语不单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只能暴露出说话人素质的低下。
3、避免同音词
在口语中没有文字材料做依托,如果遇到同音现象,就容易造成误解。“向前看”容易被误听为“向钱看”;“期中”也容易被误听为“期终”。因此人们在说话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有同音词的语词。据说有人出差到安徽,想品尝一下当地的小吃。服务员指着一种宽面条问“面皮要不要?”当她听到“不要”的答复时,随口说了一句:“你们上海人来这儿,怎么都是不要面皮的?”想不到这句话引起了旁边站着的一对年轻的上海夫妇极大的愤慨,认为这位服务员侮辱了上海人。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是方言词语加上同音现象所造成的一场误会。服务员使用了一个方言词“面皮”,而这个词正好与上海话中表示脸面的“面皮”相同。这样一来,原来服务员所讲的意思“不吃宽面条”就被误解为“不要脸”了。由此可见,在口语中避免使用同音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语句流畅
在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好像行云流水,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有吸引力,也不易疲劳。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继继续续,不但不容易领会,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效果就很差了。
要使语句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短句,多用单句
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可以一日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而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杂了,那末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的人脑子中,句子便不完整。所以,口语中的句子千万不要太长。在作文时,教师往往教导学生要惜墨如金,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千万不要讲两句;那末,在讨论口头表达效果时,我们正好要颠倒过来:“凡能够讲两句的,千万不要合并为一句!”同样,能够分拆为单句的,千万不要合成复句,任何欧化句法在口语表达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就连长修饰语也要尽可能地避免。
2、冗余适当,避免口头禅
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例如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录音中听到,他在一次演讲中为了强调国人必须觉醒而一连重复了四次“醒、醒、醒、醒!”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重复,并不是啰嗦。
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重复的现象。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于不管这几个音节是否一个词。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夹在句子中间的“这个”、“的话”、“就是说”等等的口头话,更是一种毫无积极作用的冗余成分,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讲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是讲话时应该避免的。
以上就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技巧相关内容,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对于想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小伙伴们,环球网校特地为您准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资料,如有需要请点击文章下方“免费下载>>>普通话考试备考资料”下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