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学习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观点: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作出最早的系统解释的理论。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形式训练说的 心理学基础乃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的。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它认为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它重视形式的训练,不重视内容的学习,因为形式训练是永久的。它还认为,学习要收到最大的迁移效果,就应该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于是,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被视为训练心的最好材料。
讲解:形式训练说对迁移的解释是迁移是无条件产生的,只要训练了人们的智力,迁移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而且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最早的理论。
(二)共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观点:桑代克在 1901 年的“形状知觉”实验中证实了共同要素说。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桑代克认为的“共同要素”是指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而伍德沃斯认为是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共同的成分。
讲解:共同要素说对迁移的解释比形式训练说的进步之处就在于他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认为两种情景中存在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三)概括说
代表人物:贾德
观点: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贾德认为,在先期学习 A 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 B,是因为在学习 A 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称为“概括说”或“类化说”。贾德认为概括就等于迁移,概括是学与教的结果,所以教法在迁移中作用很大。贾德的泛化理论揭示了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开始涉及高级的认知领域的迁移问题,为学习迁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讲解:概括说比共同要素说的进步之处就在于,认为存在共同原理的时候就可以发生迁移。
(四)关系转化说
代表人物:苛勒
观点: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1929年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从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不否认经验类化的作用,但他们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 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 关系的结果。人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根据这一迁移现象,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的主体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的越清楚,并能加以概括化,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就越加普遍。转换现象受原先学习课题的掌握程度、诱因大小和练习量的影响。原先学习的课题掌握得好、诱因大和练习量增加,转换现象较易产生。
讲解:关系转化说是概括说的逻辑延伸。
(五)现代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以上是环球网校教师招聘频道为您整理,点击下方即可免费下载教师招聘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