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解析“第六单元”:六腑

环球网校·2019-09-05 14:05:49浏览36 收藏10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的知识点,还需您在复习中重点掌握,环球网校小编为了方便您的复习,为您整理了”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解析“第六单元”:六腑“,请您查阅。

相关推荐中医助理医师考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单元汇总

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我们会在报名、准考证打印等时间点提醒您,以防您错过。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盛传化水谷,生理特性:通降下行,生理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

(一)胆的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汇集于胆,并随着消化的需要,排泄胆汁于胃肠,以帮助对某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2.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二)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1.胃的分部:

(1)胃又称胃脘,位于上腹部,上连食管,下接小肠。

(2)胃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部分;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部分。

2.胃的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

(1)受纳,即接受、容纳的意思。故称“胃者,太仓也。”

(2)腐熟,也叫熟腐,即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3)胃的主要功能,即是接受容纳由口腔经过食管下传的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向下传人小肠。

(4)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除与胃阴的滋润作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胃气、胃阳的推动和温煦。

3.胃的生理特性:以降为顺、以通为和。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

1.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

2.小肠的生理功能:

(1)受盛和化物。受盛,是接受和贮盛。化物,即消化。小肠的受盛与化物功能,是指小肠接受由胃传下的食糜,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进行进一步的消化。

(2)分别清浊。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残渣。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即对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微部分,并将残渣向下传送至大肠。由于小肠亦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故又有“小肠主液’’之说。小肠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四)大肠的生理功能 1.传化糟粕。将形成的粪便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故称大肠为“传导之官”。2.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传食物残渣的同时,并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

(五)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2.排出尿液。

(六)三焦的生理功能 又称“孤府”。非实体性脏器。是对人体某些部位和内脏等生理功能的综合概括。

1.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元气,自下而上至胸中,布散于全身;宗气,自上而下达于脐下,合为一身之气。皆以三焦为通道。

(2)运行水液。三焦又是水道。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正常运行。

2.三焦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1)上焦,

1)划分: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

2)生理特点:“上焦如雾”。 主气的宣发和升散。 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

(2)中焦,

1)划分: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脘部,包括了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2)生理特点:“中焦如沤”。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3)下焦,

1)划分:指脐以下腹部,包括了小肠、大肠、肾、膀胱,以及女子胞、精室等脏腑和两下肢。

2)生理特点:“下焦如渎”。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相输相应的“脏腑相合”关系。其依据有三:即经脉络属、生理配合与病理相关。

(一)心与小肠的关系

1.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其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心脉。故说“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2.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下移于小肠。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二)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于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的相互为用方面。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能促进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

(三)脾与胃的关系

脾与胃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方面,既存在着协同作用,又具有依存关系。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1.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熟腐。脾胃配合,纳运相得,才能完成纳食、消化、吸收与转输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2.脾气宜升,胃气宜降,是脾胃之气运动的基本特点。而升与降是相反相成的。

3.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

(四)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1.肝主疏泄,分泌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而疏泄于肠。。肝胆同主疏泄,共同发挥协助消化的作用,以助脾胃运化水谷,转输精微。

2.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决断来于肝之谋虑,肝胆配合,人之情志正常,遇事方能作出决断。

(五)肾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贮尿和排尿方面的相互依存和协同作用。

1.水液经肾的气化作用,浊者下降,由膀胱贮留和排泄。

2.膀胱的贮尿和排泄功能,依赖于肾气的固摄与气化作用。

3.肾与膀胱共同协作,完成尿液排泄。

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解析“第六单元”:六腑”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您可以点击下方资料下载按钮免费获取精品备考资料。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