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积累:成语典故-以貌取人

环球网校·2019-08-16 14:19:01浏览83 收藏41
摘要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中必考文化素养,而成语典故又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积累:成语典故-以貌取人,请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积累:成语典故篇

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

根据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品质或才能。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以上内容是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的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积累:成语典故-以貌取人,点击下面按钮免费下载更多精品备考资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