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初级银行职业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教材讲义第二章第二节:风险偏好维度和指标

环球网校·2019-07-10 14:28:50浏览109 收藏10
摘要 为帮助考生顺利备考2019年下半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环球网校小编整理发布“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教材讲义第二章第二节:风险偏好维度和指标”,供考生参考,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更多2019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请关注环球网校。

编辑推荐: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教材讲义第二章第二节汇总

第二章 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节 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

三、风险偏好维度和指标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偏好。

常见的定性描述有:达到或超过目标信用级别、确保资本充足、对压力事件保持较低的风险暴露、维持现有的红利水平、满足监管要求和期望等。

定量指标通常包括资本类指标、收益类指标、风险类指标及零容忍度类指标。

1.资本类指标反映银行希望维持偿付能力、维持持续经营能力的资本水平,主要有: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

2.收益类指标反映银行收益水平,主要有:收益波动、经风险调整后收益、每股收益增长率等。

3.风险类指标一般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各类型风险指标,反映银行对不同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或程度。

4.零容忍度类指标反映了银行对某些经营活动范围或风险类型的接受程度为零。

风险偏好指标选取需要体现全面性和重要性。

●全面性是指指标设置要反映银行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并覆盖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重要性是指风险偏好重在明确需长期坚持的重要目标、方向,重点突出核心指标、关键指标。

风险偏好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稳定性和合规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风险偏好指标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核心指标,指标值不宜频繁调整,以保证银行业务的平稳发展。

合规性原则。风险偏好至少不能突破监管机构的要求,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监管标准作为目标值的下限或上限。

建立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偏好进行了阐述,但由于受限于数据支持、计量模型的不足,各行主要是借鉴监管要求,设定一些整体层面、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具体指标值的设定一般以最低监管要求为基础,参考同业水平设定。

将风险偏好分解落实到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也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从国际商业银行建设情况来看,国际金融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仅26%的机构将风险偏好真正落实到业务条线,37%的机构能将风险偏好与日常决策相联系。

风险偏好设置与实施过程要注意:

一是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实质上是收益性与安全性的平衡。

二是将风险偏好与战略规划有机结合。战略与风险偏好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战略决定偏好,偏好约束战略”。

三是向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传导。

四是持续地监测与报告。至少每年度对风险偏好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2019年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即将拉开帷幕,不过目前2019年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报考公告还未发布,报名时间也无法得知,考生们可以订阅环球网校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功能~待2019年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报名时间确定后我们会短信提醒您开始报名哦~

以上内容为: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教材讲义第二章第二节:风险偏好维度和指标。查看更多试题练习您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或登陆环球网校银行职业资格频道查询。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