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试题部分
1. 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化的发展程度
D.人的素质
2.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反对的,必须做或者不该做的。这种作用就是法律的: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3. 下列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判例法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 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免其罪”
5. 根据法律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把法律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答案及解析翻页查看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见,物质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本题选 A 在于,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更为全面。故本题答案为 A。
2.【答案】D。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故本题答案选 D。
3.【答案】C。
解析:法律渊源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我国的正式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规章、经济特区法规;非正式渊源包括习惯、判例和政策等。而判例法属于西方国家中的法律形式,不属于我国法的渊源。故本题答案为 C。
4.【答案】A。
解析:A 项所述的是法的时间效力,法律须经公布后始得生效。它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民主原则,即不经公布的法,公民可以不遵守,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法的名义任意地惩治处于弱势的民众,该项正确,为应选项。B 项中,规定解决法律之间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的规范应为根本法——宪法,而不是基本法律,故该项错误。C 项中,法律无溯及力的含义是:新法对过去不生效,旧法仍然对过去起作用,这是从旧原则而非从新原则,故该项错误。D 项中,前半句正确,但后半句错误。公民是不能因不知法而被免罪的,法对人的效力是以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等原则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是否知晓为标准。故本题答案为 A。
5.【答案】A。
解析:根据法律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与普通法。根本法,即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规定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需要特别严格的程序的法律。普通法,其内容一般是调整某一个方面的社会关系,效力低于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较为简单。普通法必须符合根本法。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成文宪法制的国家,不适用于不成文宪法制的国家。故本题答案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