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成人高考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综合试题及答案(3)

环球网校·2018-06-15 11:32:43浏览351 收藏35
摘要 你花时间做什么事,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最后都会在成功的路上相遇,2018年成考难不难,在于你努力的程度,今日环球网校小编分享: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综合试题及答案(3)。

特别推荐: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类记忆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综合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 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 )

A.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B.准备自卫战争

C.军队和政权问题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参考答案:D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 )

A.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B.以发展速度为中心

C.以平衡比例为中心

D.以经济增长为中心

参考答案:A

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

A.十年“文化大革命”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C

4. 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治协商会议

参考答案:B

5.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 )

A.官兵一致

B.批评和自我批评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参考答案:C

6.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是( )

A.在全党认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B.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

C.完善民主集中制

D.改善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A

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参考答案:B

8.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参考答案:C

9.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C

1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依法治国

B.权力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参考答案:C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发展文学艺术

参考答案:C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过程

C.原因和结果,

D.内因和外因

参考答案:A

1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参考答案:C

14.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是在(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参考答案:C

15.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参考答案:A

16.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A

17.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

参考答案:B

18. 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 )

A.一切事物前后相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

D.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参考答案:D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B

20.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C.经济全球化发展

D.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更多模拟试题、考试技巧欢迎至文章底部免费下载。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成考自考考试资讯”,获取实时资讯、免费资料】

//www.hqwx.com/news/2018-6/15288680207134.html?fresh

21. 关于社会发展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B.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统一性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个性

C.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普遍性和共性

D.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参考答案:A

2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参考答案:D

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24.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参考答案:C

25. 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民族资本主义

C.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D.个体经济

参考答案:C

26.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参考答案:D

2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目标是指( )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

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C.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四位一体

D.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四位一体

参考答案:B

2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C

29.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 )

A.物质的

B.不变的

C.精神的

D.发展的

参考答案:A

30.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阶级压迫关系

B.血缘亲族关系

C.社会生产关系

D.政治思想关系

参考答案:C

31.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

A.感性认识的范畴

B.理性认识的范畴

C.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D.真理性认识的形式

参考答案:B

32.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参考答案:C

33.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参考答案:C

34. 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 )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D.巩固执政地位

参考答案:C

35.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 )

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参考答案:A

更多模拟试题、考试技巧欢迎至文章底部免费下载。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成考自考考试资讯”,获取实时资讯、免费资料】

//www.hqwx.com/news/2018-6/15288680207134.html?fresh

二、辨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6. 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参考答案:错误。

(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37.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参考答案: 错误。

和谐并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对立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属性,它们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达到动态的和谐。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事物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因此,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状态,多元和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谐,“和而不同”才能和谐。和谐社会的美妙不在于“无差别”或“无矛盾”,而恰恰在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矛盾。

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参考答案: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1)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从此,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的五四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2)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导阶级的作用,使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4)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前途已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39. 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参考答案: (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

(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

(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

40. 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

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

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

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四、论述题:1小题。共30分。

41. 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或加速社会存在的发展。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更多模拟试题、考试技巧欢迎至文章底部免费下载。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成考自考考试资讯”,获取实时资讯、免费资料】

//www.hqwx.com/news/2018-6/15288680207134.html?fresh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