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报考
  • 备考
  • 经验
  • 考后
  • 政策
短信预约 一月管理类硕士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环球网校·2018-03-28 13:37:36浏览125 收藏62
摘要 作为2018考研征途的第一站,2018考研招生简章和2018考研招生专业目录决定一个考生努力的方向。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读懂、读透、利用好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才能为考研成功奠定基础!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勇敢地迎上去。坚定信念,将考研进行到底!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北京体育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18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⑵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⑶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8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北京体育大学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⑷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名参加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四)参加单独考试的和同等学力的考生报考时除满足报考条件外,应注意事项:

1.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仅限报考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两个专业,并且报名点只能选择北京体育大学考点。

2.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现场确认时须提交老师推荐表两份,出示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函以及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3.同等学力的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同等学力的考生在报考时,须已进修完相近专业的本科课程,需提供教务部门出具的正式成绩单。

5.参加单独考试的和同等学力的考生报考时,须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五)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身份认定请见表1,是否属于跨专业报考由我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认定。

三、招生人数

1.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全日制暂定700人、非全日制暂定100人,具体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文件下达数为准。

2.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人数将以教育部2018年正式文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总人数和实际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做适当调配,本次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仅供参考。

3.2018年我校拟接收160名推免生,推免生本科所学专业应与报考专业相一致。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时间: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预报名时间: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3.报名流程: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北京体育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⑴考生考前只填报我校专业目录公布的一个专业。

⑵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我校的规定任选一种(英语一,英语二,单独考试英语,日语或俄语)。

⑶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⑷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⑸“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⑹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⑺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现场确认时间:2017年11月10日至12日(具体时间安排以北京体育大学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2.现场确认地点及要求:

⑴报考我校的北京地区考生(含北京体育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以及报考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体育大学报考点,并在北京体育大学参加现场确认和考试。

⑵报考我校的其他考生(含北京体育大学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3.现场确认程序:

⑴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⑵在2018年9月1日前可取的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⑶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⑷所有考生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⑸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具体缴费方式以报名点要求为准)。

⑹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考生资格审查

1.我校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2.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我校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得准予考试。

3.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试诚信考试承诺书》。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本人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初试

1.初试日期: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上午8:30开始)。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2.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详情请见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初试地点:以报考点指定为准,考前考生向报考点咨询。

4.《准考证》下载时间:2017年12月14至12月25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我校不再向考生寄发《准考证》。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5.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目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考生初试成绩将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请注意查询。

(三)复试

1.初试合格的考生才能进入复试。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内容另行通知。

2.对同等学力的考生(以报名时为准)和跨专业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方式为笔试。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加试科目请见表2。

七、调剂

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各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均以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为准。

八、体检

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与时间另行通知。

九、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将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未通过者,不予录取。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招收定向培养硕士生均实行合同制。北京体育大学、考生所在用人单位、拟录取为定向培养的考生之间,在考生录取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

十、违规处理

1.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我校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或我校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3.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一、毕业生就业

1.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

2.非定向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或按照培养合同就业。我校及北京市教委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1.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2.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3.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按照军队相关部门规定办理。

4.收费标准

⑴参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每生每学年8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每学年13000元;

⑵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拟定每生每学年14000元(收费政策若有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标准执行)。

5.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我校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6.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7.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学生报考我校研究生请参见《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港澳台学生攻读內地(祖国大陆)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8.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

北京体育大学招生网址(http://zs.bsu.edu.cn)

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注: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人数将以教育部2018年正式文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总人数和实际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做适当调配,本次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仅供参考。

 

专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及拟招收人数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拟招收人数:94人(含推免生人数10人)
01体育社会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02体育新闻学
03体育管理学
04体育经济与产业(含冰雪产业管理)
05学校体育(含适应体育)
43中外体育人文交流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拟招收人数:75人(含推免生人数5人)
06运动解剖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07运动生理学
08体育保健学
09运动生物化学
10运动生物力学
11体育统计与测量(含体质测评与运动员选材)
37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拟招收人数:145人(含推免生人数40人)
12田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下列考试科目仅限单考生) ① 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② 240单独考试英语 ③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13体操
14篮球
15排球
16足球
17网球
18乒乓球
19羽毛球
20游泳
21重竞技
22健美操
23艺术体操
24体育舞蹈
25运动训练学
26体能训练
27社会体育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拟招收人数:25人(含推免生人数6人)
28武术套路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下列考试科目仅限单考生) ①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②240单独考试英语③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29散打
30导引养生
31民族民间体育
0403Z1运动康复学 拟招收人数:10人
42运动康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618运动康复专业综合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拟招收人数:2人
38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体育发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④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拟招收人数:2人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体育法制教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④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拟招收人数:7人(含推免生人数6人)
32大学生与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④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40203应用心理学 拟招收人数:21人(含推免生人数5人)
34运动心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心理学综合
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拟招收人数:10人(含推免生人数6人)
35运动医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西医综合能力
120401行政管理 拟招收人数:5人(含推免生人数2人)
36体育行政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4公共管理学④814行政学及公共政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注: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人数将以教育部2018年正式文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总人数和实际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做适当调配,本次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仅供参考。

 

专业领域、方向 考 试 科 目
0452体育硕士  
045201体育教学 拟招收人数:100人(含推免生人数35人)
12田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13体操
14篮球
15排球
16足球
17网球
18乒乓球
19羽毛球
20游泳
21重竞技
22健美操
23艺术体操
24体育舞蹈
25运动训练学
26体能训练
28武术套路
29散打
30导引养生
31民族民间体育
39体能测评与训练
42运动康复
045202运动训练 拟招收人数:135人(含推免生人数50人)
12田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13体操
14篮球
15排球
16足球
17网球
18乒乓球
19羽毛球
20游泳
21重竞技
22健美操
23艺术体操
24体育舞蹈
25运动训练学
26体能训练
28武术套路
29散打
30导引养生
31民族民间体育
39体能测评与训练
42运动康复
045203竞赛组织 拟招收人数:10人
03体育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045204社会体育指导 拟招收人数:39人(含推免生人数20人)
12田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13体操
14篮球
15排球
16足球
17网球
18乒乓球
19羽毛球
20游泳
21重竞技
22健美操
23艺术体操
24体育舞蹈
27社会体育
28武术套路
29散打
30导引养生
31民族民间体育
0552新闻与传播  
055200新闻与传播 拟招收人数:10人(含推免生人数2人)
40体育新闻传播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351艺术硕士  
135106舞蹈 拟招收人数:10人(含推免生人数3人)
41舞蹈训练与应用开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616舞蹈基础理论④501舞蹈专业技能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注: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人数将以教育部2018年正式文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总人数和实际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做适当调配,本次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仅供参考。

 

专业领域、方向 考 试 科 目
0452体育硕士  
045201体育教学 拟招收人数:40人
62田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63体操
64篮球
65排球
66足球
67网球
68乒乓球
69羽毛球
70游泳
71重竞技
72健美操
73艺术体操
74体育舞蹈
75运动训练学
76体能训练
78武术套路
79散打
80导引养生
81民族民间体育
89体能测评与训练
92运动康复
045202运动训练 拟招收人数:40人
62田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63体操
64篮球
65排球
66足球
67网球
68乒乓球
69羽毛球
70游泳
71重竞技
72健美操
73艺术体操
74体育舞蹈
75运动训练学
76体能训练
78武术套路
79散打
80导引养生
81民族民间体育
89体能测评与训练
92运动康复
045203竞赛组织 拟招收人数:10人
53体育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045204社会体育指导 拟招收人数:10人
62田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
63体操
64篮球
65排球
66足球
67网球
68乒乓球
69羽毛球
70游泳
71重竞技
72健美操
73艺术体操
74体育舞蹈
77社会体育
78武术套路
79散打
80导引养生
81民族民间体育

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说明

 

考 试 科 目 考 试 内 容 范 围 说 明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体育基本理论 旨在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阐明体育的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组织基础,剖析体育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论述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原则和途径,阐明体育科学管理体制、体育的手段以及国际体育的意义。内容包括:体育的概念、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体育与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体育与体育科学、体育的功能、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的手段、国际体育以及当前体育发展出现的新现象、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体育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体育领域管理现象、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管理基础理论,具体包括管理与体育管理的相关概念、体育管理基本原理、体育管理方法、体育管理的过程与职能等。第二部分为体育管理实务,具体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及发展战略,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市场及其开发、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等。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机能;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与判断;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训练周期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运动解剖学 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特征,其形态结构对人体运动的制约以及体育运动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实例分析;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各器官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运动的相互关系;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机理、评价及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运动训练学 重点考察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程度,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理论体系、各具体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
614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重点考察考生对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管理的契约与适应性;公共行政学派及其主要模型;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结构;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公共管理者的责任与伦理;福利制度与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契约主义;公共政策与执行。
616舞蹈基础理论 舞蹈基础理论着重考查和评价考生对舞蹈学科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和解决训练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舞蹈理论的基本定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及其舞蹈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舞蹈的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历史、舞蹈的特性、舞蹈的功能、舞蹈的形态等基本概念,以及舞蹈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舞蹈的训练法与教学法体系;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和审美特征;舞蹈艺术与体育艺术融合;舞蹈艺术与体育艺术的比较分析;舞蹈艺术的体育服务实践探索。
615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一、物质统一性原理揭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及其对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启示;二、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及启示:发展的含义和实质;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三、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四、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包括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等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五、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六、劳动价值论及其争论: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和价值规律,以及对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的批判;七、剩余价值论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争论;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和联系;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及其启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哪些弊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等;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作用的形式、作用和实质;九、全球化的含义及各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十、资本主义历史趋势: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基本含义,原因分析及现实意义;十一、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列宁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十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618运动康复专业综合 肌肉骨骼康复 考查学生对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诊疗过程和思路,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内容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的常见损伤的诊断要点与分类,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思路与评定方法,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运动康复治疗方法及难度推进,重点要求掌握以下损伤和功能障碍: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手部肌腱损伤、非特异性腰痛、颈椎病、脊柱侧弯、髋关节撞击征、髋关节置换术后、髌股疼痛综合征、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扭伤、跟腱病变、足底筋膜炎等。常见骨折的康复评价方法及康复治疗措施。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分型、症状、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康复及护理措施。
康复评定学 考查学生对康复评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作用与目的,ICF,SOAP原则,三期评定,康复评定的类型及方法;关节活动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影响因素,测量的目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步骤和注意事项,各关节的具体测量方法;疼痛的定义及主观成分、分类和影响因素,疼痛评定的目的、评定方法和结果记录;肌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上肢、下肢、躯干各主要肌群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与步骤;躯体感觉的分类和评定方法,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反射的检查方法,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平衡、重心、支撑面的概念,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平衡功能的分类,平衡评定的目的、适应症及评定方法;协调功能的评定方法与步骤;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步态分析的方法,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肉骨骼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肌肉骨骼损伤客观检查的要素(观察、触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特殊检查、临近关节筛查)。
运动解剖学 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基本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运动特征以及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特点,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人体运动的制约以及体育运动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例分析;神经系统中重要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脊神经损伤定位的解剖学基础。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814行政学及公共政策 行政学 拟着重了解和考察考生对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学科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行政职能及行政环境;行政权力;行政领导;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行政沟通;行政方法;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行政效率;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等。
公共政策 重点考察考生对公共政策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相关公共政策理论分析具体社会公共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含义、产生和发展过程;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功能及其相关概念;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及其构建程序;公共政策的规划、方案的抉择及其合法化、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基本理论、执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公共政策的评估的含义、作用及其主体,评估的过程、方法与监控;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的含义、原因及策略。
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基本范畴、学科特点、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直接理论依据;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影响;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六、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形成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环节、矛盾及规律;七、思想政治教育者、职能及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征及分析方法;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原则;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九、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主要原则;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含义、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含义及主要体现;十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载体的地位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及其特征和功能;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执行和反馈。
619西医综合能力 参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确定考试范围。 一、生理学: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肺容积和肺容量,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二、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修复、代偿与适应;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分期及其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后果;COPD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内科学: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COPD、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的基本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并发症和防治措施。 四、外科学: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骨折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早晚期并发症;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临床愈合标准;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标准,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肩关节脱位、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17心理学综合 心理学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历史与现状;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认知过程的基础知识、发生机制及相关理论;情绪、动机的基础知识及主要情绪理论、动机理论;能力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人格的基础知识及主要人格理论;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及各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学习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学习理论等。(约占35%) 实验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设计,实验研究的效度;反应时的含义与种类,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反应时技术;阈限测量的方法,心理量表法,信号检测论;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和常用心理实验技术。(约占20%) 心理统计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及描述,具体包括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及差异量数;推论统计,具体包括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及方法。(约占20%) 心理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测验的性质与分类;信度、效度的概念与检验方法,项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测验的实施和使用,分数的合成与解释;常用心理测验工具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约占15%) 运动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运动活动的感知、记忆、思维、注意的特征;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锻炼行为的动机;锻炼行为的理论;锻炼活动的心理效益等。(约占10%)
346体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 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 内容包括:内环境的稳定及其调控;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及其影响;呼吸的过程及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评价、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及其评定、训练;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学 本科目旨在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掌握并深入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形成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与价值;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等。
运动训练学 重点考察考生应用运动训练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运动训练学概念体系;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各具体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是在新闻学、新闻采写、新闻编辑、音视频多媒体制作等新闻传播技能类课程的基础上,对考生在技能方面所进行的综合考查。另外,体育新闻传播领域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也是重要的考查范围。 因此,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考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传播学技能,主要包括新闻采写编评技能的认知和掌握;对新闻传播中新闻策划、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的技能掌握。第二部分是体育新闻传播技能,主要包括体育新闻与评论写作以及特点分析、体育视频与体育图片的制作技能分析、体育营销传播领域中的策划与效果评估技能、体育新闻与传播技能的特殊性认知与分析。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是在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理论课基础上,对考生的基础专业理论素养所进行的综合考查。体育新闻传播领域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知识体系,也是重要的考查范围。 综上,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主要考查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与传播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新闻史基本知识;新闻学基础理论;社会新闻热点问题分析;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第二部分是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主要包括体育新闻学概论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体育新闻学中核心问题分析;体育传播学基础理论;中外学者在体育传播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体育传播学主要研究方法。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