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招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我国的教育目的

环球网校·2017-12-11 10:08:21浏览51 收藏5
摘要   【摘要】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摘要】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在当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对以后的教育目的的演变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第五届人大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中被表述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有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明确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明确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_____2020年)》强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我国教育目的所反映出来的这一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来源于社会需要,也受社会制约,带有各个时代社会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但不同于以往历史上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的。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正是由于我国教育目的所确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规定性,才在根本上保证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引着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反映出来的这一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促进人的个性丰富发展所必需的,有利于个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发挥其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使人的发展充满内在活力。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的教育目的不仅包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要加速科技进步并用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取决于整个民族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要促进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则需要整个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需要有各级各类人才与之相适应。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目的所体现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考察社会物质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时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物质生产、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都曾提出过应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论述都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时候,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作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人的影响中,看到了“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丰富培养人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智育的方向。

  (二)智育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活动。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智育的任务主要包括:(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三)体育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体育的任务主要包括:(1)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体育的组织形式:(1)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2)早操、课间操;(3)课外体育锻炼;(4)运动队训练;(5)运动竞赛。

  (四)美育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化形式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美育的实施途径:(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五)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引导堂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塑习惯的教育。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劳动教育的途径:(1)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2)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3)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教育。

  综上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有各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编辑推荐:

  如何区分有无编制的教师招聘?

  应聘教师招聘的流程有哪些?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之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素材汇总

  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理论综合考点内容汇总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前课题辅导内容汇总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