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辅导讲义汇总,供考生参考。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1)受益原则 |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
(2)效率原则 | 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
(3)区域原则 |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
(4)技术原则 |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权原则 |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
(2)效率原则 | 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 |
(3)恰当原则 |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
(4)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 对于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例题1?多选题】(2011年)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
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公开原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
【例题2?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熟悉)
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类型 | 特征 | 代表国家 |
(1)财政联邦制模式 | 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 |
(2)财政单一制模式 |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力财权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财政单一制模式下,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 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 |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熟悉)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总体上讲,我国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至1993年历经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是“包干型”财政管理体制
(1)1980-1984 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分灶吃饭体制
(2)1985-1987年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3)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
了解包干型的优缺点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了解)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编辑推荐:2015年经济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了解)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
1994年改革 | 近年来的调整完善 | |||
确定支出范围 | (1)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教材111页 | |||
收入划分 | (2)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 | 中央固定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 |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 | (1)证券交易印花税:现在中央分享97%;地方分享3% (2)调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5%――8%――5% (3)将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入上缴中央财政。 (4)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外,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增量分成。现在分成比例:中央60%;地方:40%。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而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5)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机制。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超基数部分现在中央、地方负担比例为92.5:7.5。 |
地方固定收入: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 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营业税的部分)、地方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 |||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方25%;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证券交易印花税:各50%。 | |||
转移支付制度 | (3)按统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 | 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1994年后上划中央的收入如果达不到1993年基数,相应扣减税收返还额。 | ||
(4)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 ||||
(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
【例题1?单选题】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 )。
A.事权和财权相结合
B.事权和收入相结合
C.分级管理
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例题2?单选题】(2008年)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 )。
A.增值税
B.所得税
C.证券交易印花税
D.资源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所得税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
【例题3?单选题】(2007年)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
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
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房产税属于地方固定收入,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例题4?单选题】(2010年)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 )。
A.中央税
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
C.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D.地方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中央税。
【例题5?单选题】(2011年)2010年某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500亿元,按照现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 )亿元。
A.125
B.250
C.200
D.3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所得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从2003年以后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所以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500×40%=200亿元。
(三)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了解)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1)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
(2)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3)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4)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编辑推荐:2015年经济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
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可以将政府间转移支付归纳为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熟悉)
(1)完整性
(2)对称性
(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5)法制性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
(1)均衡拨款――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2)专项拨款――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
(1)一般性转移支付 |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 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 |
(2)专项转移支付 | 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
3.税收返还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
2.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3.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编辑推荐:2015年经济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