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

环球网校·2015-12-21 11:20:59浏览507 收藏253
摘要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课程,通过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考试顺利!  特别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课程,通过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汇总

  案例一:

  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 m2,在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厂安全主管甲给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讲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致因理论等。甲指出,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比如,植物油浸出过程中,植物油临时储罐的储油量很大,构成重大危险源;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甲进一步解释说,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也就是说,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越大,生产系统的危险度就越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比如,减少植物油加工原料(大豆)储存区的原料储存量可以降低储存区的事故严重性,再比如,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为了降低成品油储罐区的风险,应将大的储油罐改造为多个小储油罐,即当需要储存5 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1 000t储罐的风险小。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浸出厂房的安全出口最少应有(B)。

  A.1个B .2个C .3个D.3个以上

  2.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 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 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多项选择题:

  1.厂安全主管甲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D)。

  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

  D.当需要储存5 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l000t储罐的风险小

  2.根据厂安全主管甲对危险度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关系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 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增加l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

  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小

  3.“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B、D)。

  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

  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

  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面的

  【相关知识】: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2.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企业生产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起作业人员急性中毒,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编辑推荐: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知识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安全工程师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课程,通过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汇总

  案例二:

  炼焦生产的主体设备主要是焦炉。某焦化厂生产工艺主要有:洗煤、配煤、破碎、筛分、焦化、鼓风冷却、氨回收、苯回收、脱硫脱氰等。炼焦原煤经洗煤筛进后去掉杂质获得精洗煤,杂质主要是煤矸石;精洗煤进入煤场储存装置储备,根据炼焦工艺要求按不同煤质进行配煤,并粉碎加工成粉煤;配煤后的粉煤装炉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1 400℃高温干馏裂解炭化,同时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即粗煤气),即焦炉的输出物有粗煤气和焦炭;当炭化室内煤饼炭化成熟后,焦炭由炉侧推焦机推出,再经水洗降温、冷却、破碎加工成为成品焦炭;除由于工艺操作或炉体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极少部分粗煤气泄漏外,粗煤气首先经鼓风冷却获得粗焦油,再经氨回收装置、苯回收装置去掉氨和苯,进一步脱硫脱氰后获得净煤气。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下列(A)说法正确。

  A.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B.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事故隐患

  C.配煤装置不能实现本质安全

  D.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焦炉是重大危险源

  2.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有关焦化厂焦炭和煤气生产工艺说法正确的有(A)。

  A. 9t的氨气储罐是危险源

  B. 9 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危险源

  C. 9t的氨气储罐是事故隐患

  D. 9 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事故隐患

  多项选择题:

  针对苯及其回收装置,下列(B、D)说法正确。

  A.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危险源

  B.有苯的苯回收装置是危险源

  C.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事故隐患

  D.泄漏苯的苯回收装置是事故隐患

  编辑推荐: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知识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安全工程师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课程,通过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汇总

  案例三: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多项选择题:

  1.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2.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相关知识】:

  1.《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是在发生事故前采取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质、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

  3.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编辑推荐: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知识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安全工程师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课程,通过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汇总

  案例四:

  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1.公司地址。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公司以东10 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 000 m2,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 m2,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A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 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

  1.如果让你对该论证方案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

  参考答案:

  (1)机械伤害。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

  (5)火灾。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

  (7)车辆伤害。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喷漆车间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为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请列举主要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加强电气检修,预防漏电,保证接地良好;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非防爆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下列(A、C)事故类别属于该分类标准:

  A火药爆炸

  B瓦斯、煤尘爆炸

  C锅炉爆炸

  D.煤尘爆炸

  编辑推荐: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知识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安全工程师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课程,通过模拟试题提升自己,环球网校编辑整理了"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第一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考试顺利!

  特别推荐: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试卷汇总

  案例五:

  某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冷轧产品、热镀锌产品等。主要生产过程是用吊车从热轧原料库内把要轧制的钢卷依次吊放到轧机的入口步进梁上。在此生产过程中,同步完成钢卷宽度和外径测量、拆除捆带;之后,将钢卷送至开卷机,钢卷在开卷机上开卷后,经双切剪切掉带钢头部不合格的部分,再由夹送辊送到闪光焊机处,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焊接后的带钢,通过入口进入酸洗槽前的拉伸矫直机,经拉伸矫直机破鳞并改善带钢板形后,进入酸洗槽除去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酸洗后的带钢经过漂洗槽漂洗后送入热风干燥器烘干。经过酸洗、漂洗、烘干后的带钢通过出口送到切边剪。在切边剪处,根据上下工序的生产要求,带钢可以切边或不切边。经过切边剪后的带钢通过冷连轧机轧前活套进入冷连轧机。

  用于生产冷轧产品的钢卷,按照预定的热处理制度在罩式退火炉中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退火后的钢卷完全冷却后(≤40℃),用汽车运送到成品库,包装入库。

  用于生产热镀锌产品的钢卷,由吊车吊运到连续热镀锌机组的钢卷鞍座上。钢卷在鞍座上人工拆除捆带,由开卷机开卷,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焊接后能带钢,经碱洗、碱刷洗、漂洗并烘干处理后进入退火炉段。在退火炉段,带钢经预热、加热、均热、冷却和均衡等工艺处理后进入锌锅镀锌。镀锌后的带钢,经过光整、拉矫等处理后进行分卷,卷好的钢卷由卸卷小车卸卷,在鞍座上完成称重、打捆,由钢卷车送到熟镀锌成品库,经人工包装后入库存放。

  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冷轧车间布置了用于生产的动力设施及各种设备,包括煤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电力线路、桥式起重机8台和各种辅助设施等。

  1.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析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热轧原料吊装:电危害、噪声等。

  (2)开卷及焊接: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物质等。

  (3)酸洗、烘干: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

  (4)冷轧:噪声、电危害。

  (5)钢卷退火、入库:高温物质。

  (6)热镀锌:电危害、噪声、人工拆捆造成的运动物危害、粉尘、非电离辐射、高温物质等。

  (7)动力设施:电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开卷及焊接:一氧化碳中毒等。

  (2)酸洗、烘干:酸雾、酸腐蚀。

  (3)热镀锌:一氧化碳中毒、碱腐蚀。

  (4)动力设施:煤气中毒、爆炸。

  2.为防止该企业职工发生职业性耳聋,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通过工艺改造降低轧机噪声。

  (2)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噪声隔离措施。

  (4)定期检测噪声强度。

  (5)加强个体防护。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监控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知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编辑推荐: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汇总

  2016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知识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安全工程师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