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自学考试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秋水学习要点

|0·2015-01-05 10:18:14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年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秋水学习要点,由环球网校自考频道为您提供!

  推荐辅导班型:环球网校自考保过班全新上线 不过免费重修|自考英语签约保过套餐热招

  《秋水》(节选)学习要点

  (单选)(1)本文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的一篇议论文。此内容宜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

  (选择)(2)本文以寓言方式、对话形式说理,把一个非常深刻、抽象的哲学道理用具体的、形象的、通俗的、浅显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浅显性,很有特色。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层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选择、简答、简析)(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得主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简要地说,就是宇宙无限,而人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一宏观理念。这一中心旨意,在今天多极并立的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面前,还有着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意义。

  (选择、简答、简析)(4)文章第一段以两种景物的描写,隐喻空间的变化带来认识的变化,第二段以海若的论述直接阐明中心论点:首先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类比论证人的认识有极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接着用“地空之于大泽”、“?米之于大仓”、“毫末之于马体”来比喻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最后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简答、简析)(5)文章开头关于“百川灌河”和北海“不见水端”的景物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又为后面的类比论证做了形象、生动的铺垫。

  (选择、简答、简析)(6)文中用了大量比喻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比喻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后天教育的限制。“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地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亳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这多组比喻,比喻的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这种多组的排比式句子,将相同性质的事物进行同类比较,正体现庄子散文善于援譬的特点。

  (选择)(7)文中运用了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这集中体现在文中的第二段。前面讲到的比喻排比句子体现了类比论证的特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河伯与海若的对话、海若讲话中个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阐述,都是用对比的手法阐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最后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之有限是例证法。

  这里一定要区别例证法与喻证法。例证法以举例子方式、由个别证明一般(即论点);喻证法是利用性质、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证明论点。这两者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思维、论证方式的不同,二是论据的不同。思维、论证的方式不同体现在:例证法只以个别证明一般,喻证法是以不同类而同性的事物证明同性。论据的不同体现在:例证法以同类的个别事物为论据,喻证法以不同类的个别事物为论据。相对来讲,类比法的理解难度要大一些。

  (简答、简析)(8)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其表达作用是比喻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后天教育的限制。再如“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地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亳末之在于马体乎?“其表达作用是比喻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尤其强调的是排比句在论证上增强了说理的力量,在语言表达上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论证的雄辩力。这正体现了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简析)(9)文中有4个否定性反诘句,以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内容,4个反诘句,更有力地肯定了中心论点。

  (单选)(10)文中也隐含有一个演绎推理,大前提是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孔孟是人,所以庄子得出结论说孔孟之道也是既“少”又“轻”、十分有限的;在这个推理过程中,由于运用的是类比推理,大提前被省略了,小前提是常识也被省略了,所以只出现了结论。

  编辑推荐:

  2015年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汇总

  点击查看更多自考公共课类复习资料

  各省市自考次数|2014年10月自考成绩查询入口|2015年4月自考报名时间

  更多自考信息请查看 自学考试频道|自学考试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