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十六单元)

|0·2014-09-05 09:44:23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十六单元),环球网校医学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十六单元),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一、概述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本类方剂组成是以“湿淫所胜,……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为理论依据,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祛湿剂用治水湿病证。湿为阴邪,其来源有内外之分。外湿者,每因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湿邪所致。症见恶寒微热,头胀身重,肢体烦疼,肌肤浮肿,多为肌表为病。内湿者,每因恣食生冷,过饮酒酪,湿困脾胃,中阳不振所致。症见脘痞腹满,呕恶泄痢,黄疸淋浊,足跗浮肿,多属脏腑为病。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肌表与脏腑,表里相关。表湿甚者可以内传脏腑,内湿重者亦可外溢肌肤。病情又有寒化、热化、属虚、属实、挟风、挟暑等复杂变化。故治湿之法,当结合部位、虚实寒热、兼夹等因素。

  (2)湿邪最易阻滞气机,故多配伍理气之品;祛湿剂多由芳化苦燥之品组成,易耗伤阴津,放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虚,以及孕妇应慎用。

  二、燥湿和胃

  平胃散

  【方源】 《简要济众方》

  【组成】 苍术四两(120g) 厚朴三两(90g) 陈橘皮二两(60g) 甘草炙,一两(30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暖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意义】 本方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主方。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药;配伍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滞,使气化则湿亦化,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煎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脾胃。

  藿香正气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各一两(30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苦 桔梗各二两(各60g) 藿香三两(90g) 甘草炙,二两半(75g)

  【用法】 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三、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是为君药;配伍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是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是为佐药。

  八正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瞿麦 锐蓄 山栀 大黄 炙甘草各一斤(各500g)

  【用法】 散剂,每服6~l0g,灯心煎汤送服;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其证由湿热下注膀胱所致。方中木通苦寒,滑石甘寒,均善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车前子、瞿麦、篇蓄利水通淋,清利湿热为臣药。佐以山栀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使之从大便而去。使以甘草和药缓急。加灯心煎服,以导热下行。

  三仁汤

  【方源】 《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配伍意义】 本方是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的常用方。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渗利湿热而健脾。三仁合用,共为君药。配伍滑石、通草、竹叶加强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是为佐药。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

  四、利水渗湿

  五苓散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猪苓十八铢(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

  【用法】 散剂,每服6~10g,多饮热水,取微汗;汤剂,水煎服,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配伍意义】 本方在《伤寒论》原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的蓄水证或水逆证。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为君药;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共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桂枝化气解表,为佐药。全方于淡渗利水中伍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猪苓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一两(各10g)

  【用法】 水煎服,阿胶分两次烊化。

  【功用】利水,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

  防己黄芪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防己一两(12g) 甘草半两(6g) 白术七钱半(9g) 黄芪一两一分(15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配伍意义】 本方为卫表正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之证而设。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助黄芪补气实卫,为臣药;佐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

  五、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12g) 桂枝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配伍意义】 本方为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证而设。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药;桂枝温阳化气利水,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利水,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配茯苓、白术补脾益气,伍桂枝辛甘化阳,为使药。四药合用,使中阳复而气化行,脾运健而饮邪去,实为治本之法。

  真武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茯苓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生姜三两(9g) 附子一枚(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峒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的主要方剂。方中用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为君药。制水在脾,故又臣以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佐以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苦酸微寒,既能柔肝缓急止腹痛,又能利小便,亦能敛阴舒筋,并缓和附子燥烈之性,使温阳利水而不伤阴。共奏温脾肾,利水湿之功。

  实脾散

  【方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 炮附子 干姜 白茯苓 白术 木瓜 厚朴 木香 大腹子 草果仁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方中附子、于姜大辛大热,温壮脾肾,扶阳抑阴,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利水,为臣药;佐以厚朴散满,木香行气,大腹子(即槟榔)行气利水,草果仁温中燥湿,尤妙在木瓜一味,酸以收敛阴津,温以去湿和中,使水去而津不伤;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诸药而调营卫,其中生姜兼有温散水气之功。

  六、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

  【方源】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三两(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风寒湿邪痹着日久,损伤肝肾,耗伤气血所致。方中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为君药。配伍防风、秦艽、细辛、桂心祛风胜湿,蠲痹止痛,温通经脉为臣药。佐以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补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气血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痛愈。

 

编辑推荐:

中药学专业卫生职称最新特惠辅导(独家内部资料)

卫生资格考试辅导软件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