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十三单元)

|0·2014-09-04 14:55:41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环球网校医学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一、概述

  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以治疗瘀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属“八法”中“消法”范围。活血祛瘀剂,适用于各种血瘀证。如瘀热互结下焦之蓄血证;瘀血内停胸腹之诸痛;瘀阻经脉之半身不遂;妇女经闭、痛经或产后恶露不行,以及瘀积包块、外伤瘀肿、痈肿初起等。止血剂,适用于血溢脉外,离经妄行而出现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必须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防伤正气,止血慎防留瘀。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出血,法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

  (3)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二、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桃仁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用法】 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配伍意义】 本方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治当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方中桃仁活血破瘀;大黄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性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功。

  血府逐瘀汤

  【方源】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兼能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桔梗并能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同为使药。全方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补阳还五汤

  【方源】 《医林改错》

  【组成】 黄芪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中风由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原方重用生黄芪至四两,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臣以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佐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全方重用补气药配伍少量活血药,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温经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吴茱萸三两(9g) 当归二两(6g) 芍药二两(6g) 川芎二两(6g)人参二两(6g) 桂枝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牡丹皮二两(6g) 生姜二两(6g)甘草二两(6g) 半夏半升(6g) 麦冬一升(9g)

  【用法】 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生化汤

  【方源】 《傅青主女科》

  【组成】 全当归八钱(24g) 川芎三钱(9g) 桃仁十四枚(6g) 干姜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用法】 水煎服,或酌加黄酒同煎。

  【功用】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所致。治宜活血养血,温经止痛。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臣以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原方另用童便同煎(现多已不用),乃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意。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三、止血

  十灰散

  【方源】 《十药神书》

  【功用】 凉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咳血方

  【方源】 《丹溪心法》

  【组成】 青黛水飞(6g) 瓜蒌仁(9g) 海粉(9g) 山栀子(9g) 诃子(6g)

  【用法】 共研末为丸,每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系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病位虽在肺,但病本则在肝。治当清肝泻火,使火清气降,肺金自宁。方中青黛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臣以瓜蒌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清肺降火,软坚化痰。佐以诃子清降敛肺,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凉血止血之功。

  小蓟饮子

  【方源】 《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

  【组成】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当归 山栀子 甘草 各等分(各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因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气化失司所致。治宜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方中小蓟功擅清热凉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尤宜于尿血、血淋之症,是为君药。臣以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佐以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从下而出;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尚有防诸药寒凉滞血之功。使以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共成凉血止血为主,利水通淋为辅之方。本方是由导赤散加小蓟、藕节、蒲黄、滑石、栀子、当归而成,由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方变为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剂。

  槐花散

  【方源】 《普济本事方》

  【组成】 槐花(12g) 柏叶(12g) 荆芥穗(6g) 枳壳(6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肠风、脏毒皆因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肠风者,下血新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来……脏毒者,下血瘀晦,无论便前便后皆然”(《成方便读》)。治宜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方中槐花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臣以侧柏叶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具有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

  黄土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半斤(30g)

  【用法】 先将灶心土水煎过滤取汤,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因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治宜温阳止血为主,兼以健脾养血。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温中收涩止血,用以为君。臣以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统血之权。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苦寒之黄芩合用,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而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免了呆滞碍脾之弊,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合用,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具有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的配伍特点,故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温病条辨》)

  【鉴别】

  1.本方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2.本方与理中丸皆可用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便血、吐血、崩漏等。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白术、甘草,重在温中健脾以治本,故适用于病情较轻、病势较缓之证;本方以灶心黄土配白术、附子、生地、阿胶、黄芩、甘草,温中健脾与收涩止血并施,标本兼顾,故适用于病情较重、病势较急之证。

 

编辑推荐:

中药学专业卫生职称最新特惠辅导(独家内部资料)

卫生资格考试辅导软件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