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三单元)

|0·2014-09-02 10:50:30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三单元),环球网校医学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三单元),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三单元 泻下剂

  一、概述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本类方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等五类。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若表证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药,以防表邪随下法而生他证,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方能切合病情。

  (2)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治法。

  (3)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之品,以防攻邪伤正。

  (4)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5)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与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二、寒下

  大承气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半斤(24g) 枳实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用法】 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

  2.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其成因系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所致。治宜峻下热结,攻积通腑,以“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助大黄以除燥屎为臣药。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大承气”。

  【鉴别】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二方皆为大承气汤类方。三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大黄牡丹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四两(12g) 牡丹一两(3g) 桃仁五十个(9g) 冬瓜仁半升(30g)芒硝三合(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三、温下

  温脾汤

  【方源】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大黄五两(15g) 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g)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各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由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治宜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举。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药,用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脾阳,温散寒凝,配大黄泻积滞。大黄虽属苦寒,但与大热之附子相伍,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芒硝咸寒。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共为佐药。甘草既助人参益气为佐,又可调和诸药为使。合方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四、润下

  麻子仁丸(脾约丸)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子仁二升(500g) 芍药半斤(250g) 枳实炙半斤(250g) 大黄一斤(500g) 厚朴一尺(250g) 杏仁一升(250g)

  【用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五、逐水

  十 枣 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用法】 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2,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攻逐水饮。

 

编辑推荐:

中药学专业卫生职称最新特惠辅导(独家内部资料)

卫生资格考试辅导软件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